分類
欄目
在整個十九世紀,美國教會都按照傳統舉行兩場不同的主日聚會:一場在早上(敬拜),一場在晚上(團契禱告)。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建築物落成典禮,教會可能會舉行兩場相同的敬拜,以容納更多人參加。例如,1900 年 3 月 25 日,洛杉磯第一衛理公會(First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of Los Angeles)爲大約 6,000 名基督徒舉行了兩場相同的敬拜儀式。[1] 當然,羅馬天主教經常在每個星期天舉行相同的彌撒。但新教教會普遍抵制多場次敬拜的誘惑。例如,在整個 1910 年代,紐約市第五大道長老會(Fifth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 )堅持只舉行一次敬拜,儘管每個星期天不得不將數千人拒之門外。[2]
然而,這種情況慢慢開始改變。汽車的出現、城市化的發展以及美國第一批巨型教會的崛起,都使多堂敬拜模式成爲常態。
據我所知,美國第一間舉行兩場相同上午敬拜的新教教會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聖殿浸信會(Temple Baptist Church)。這間頗具影響力的教會由神學溫和派人士惠特科姆·布魯格( J. Whitcomb Brougher)擔任牧師,他們決定在 1913 年復活節「上午舉行兩場精心設計的敬拜」。當天上午,他們的講道者是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芝加哥大學神學院院長謝勒·馬修斯(Shailer Mathews)。[3] 據報導,這間著名的可容納 2,700 人的聖殿禮拜堂,當天座無虛席。
圖1:「聖殿禮堂」,聖殿浸信會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
各宗派的教會很快開始效仿聖殿浸信會的做法。尤其在聖誕節和復活節等重大節日。例如,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的威斯敏斯特長老會(Westminster Presbyterian Church)於 1927 年開始舉行「兩場相同的敬拜儀式」,以容納前來參加復活節的眾人。《林肯星報》(Lincoln Star)的一篇文章指出:
「這在林肯是一種新穎的做法,儘管西海岸的大型教會已經在採用這樣的做法了。做出這樣的安排是爲了讓復活節的聽眾能夠舒適地就座。一直以來教堂的 1,100 個座位坐滿後,將其他人拒之門外都不是什麼稀奇事,而在復活節期間,預計會有更多的人前來。」[4]
顯然,內布拉斯加州正在努力效法在西海岸已經司空見慣的做法。
圖2:《林肯星報》上的廣告,1927 年 4 月 16 日
教會開始爲採用多堂敬拜模式提出各種理由,但一般都是爲了避免將人拒之門外。尤其是在復活節等傳福音的場合。例如,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託(Sacramento),先鋒紀念教會(Pioneer Memorial Church)在 1928 年的復活節舉行了相同的早敬拜,「以便容納更多的人,並爲所有人提供舒適的座位」。牧師還從方便的角度解釋了這一舉動。他在文檔記錄中說:「許多人認爲 11 點鐘的常規時間不方便,但他們會很高興有機會參加更早舉行的敬拜。」[5]
波士頓的三一教會(Trinity Church)也發現,多場敬拜是避免將「成百上千名前來敬拜之人」拒之門外的一個簡單方案。他們從 1928 年開始在復活節舉行兩場敬拜。[6]《波士頓環球報》後來報導說:「在科普利廣場的三一教會,昨天首次舉行了兩場相同的敬拜。」[7] 同樣,在芝加哥,埃文斯頓的聖路加聖公會(St. Luke's Episcopal Church)在前一年拒絕了 200 多人之後,於 1928 年開始舉行兩場復活節敬拜。
但這種做法並不侷限於節假日。其他教會也開始全年舉行多場敬拜。例如,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林伍德基督教會(Linwood Christian Church)在 1924 年宣傳「兩場相同的早敬拜,9:45 和 11:00」,講道內容相同。他們鼓吹說:「在林伍德基督教會一定能找到座位。」[9] 1927 年,普利茅斯教會(Plymouth Church)開始舉行兩場早敬拜,「以容納通常來參加敬拜人群」。[10]
圖3:《明星論壇報》(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1927 年 4 月 16 日星期六
從 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美國福音派教會發現,多堂敬拜是解決教堂擁擠這一老問題的辦法。但是,這種做法相對新穎,顯然是前人從未考慮過的,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可能會意外地產生什麼意想不到的後果。我想到了三個這樣的後果。
隨著越來越多的教會全年採用這種做法,一開始時的例外情況很快變成了常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浸信會也不例外。在歐文·懷特(K. Owen White)的領導下,國會山教會決定舉行相同的多場敬拜。然而,他們的試驗曇花一現。
臨時的緊急情況可能需要短期的靈活性。但決定教會崇拜每一個要素的應該是原則而非實用主義,尤其在主日聚會的性質上。在採用一種新實踐之前,教會總應該問:如果這種做法無限期地持續下去,會對教會產生什麼影響?
毫無疑問,多堂敬拜模式與文化中日益增長的消費主義有關。正如國會山浸信會在 1949 年提出的理由:「有許多人更願意參加早一點的敬拜」。但在二十世紀,兩場相同的敬拜很快就演變成了兩場不同的敬拜——每場敬拜都是爲了吸引特定的人群。慢慢地,教會的活動安排加強了美國福音派潛在的消費主義而不是挑戰了它。
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多場敬拜的做法日益增多,同一地區教會之間的聯繫也在減少。隨著鐵路集團收購競爭對手,許多教會似乎滿足於反映「越大越好」的文化情緒。但如果這些教會能認識到他們聚會場所上的限制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植堂動力呢?或者鼓勵成員去離家更近的其他福音派教會?如果各教會不進行軍備競賽,而是滿足於堅持一場敬拜,那麼是否會發展出更好的教牧帶領模式呢?
除了這些可能的後果之外,多堂聚會的做法還帶來了更多問題,涉及教會的性質、聚會在教會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對那些他們很少(甚至從未)與之一起聚會之人肢體在神面前所承擔的責任。美國教會嘗試多堂敬拜已經 100 多年了,但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 * * * *
[1] "Beauteous Church" in The Los Angeles Times, 26 Mar 1900:10.
[2] New-York Tribune. 13 Feb 1915:11.
[3] "Big Pulpit Program" in Los Angeles Evening Express,22 Mar 1913:4.
[4] "Church Planning Double Services Easter Morning" in The Lincoln Star, 6 Apr 1927:2.
[5] "Pioneer Church Plans Two Easter Services, Identical, In Forenoon" in The Sacramento Bee, 23 Mar 1928:20.
[6] "News From the Churches" in Edmonton Journal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24 Mar 1928:8.
[7] "Hundreds Turned Away in Back Bay" in The Boston Globe, 09 Apr 1928:8.
[8] "Easter Services Call 2,500,000 to Church Today" Chicago Tribune, 8 Apr 1928:16.
[9] The Kansas City Star 上的廣告,4 Oct 1924:4.
[10] The Minneapolis Journal 上的廣告,14 Apr 1927:19.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When Did Multiple Services Be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