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書評
書評
書評:《重繪信仰》

【正體中文《重繪信仰》由校園書房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文對原著的引用譯自英文版。】

羅伯·貝爾(Rob Bell)是密歇根州格蘭維爾市馬斯山聖經教會牧師,他正以許多方式極大地衝擊著基督教世界。2006年,他的25場「萬物皆屬靈」特會門票有24場售罄,名爲「諾瑪」(NOOMA)的系列短片每一種都賣出幾千份。

顯然,貝爾的信息贏得了大批人的共鳴,而他表達這一信息的方式顯然與他的受歡迎有關。

表面看來,貝爾的第一本書《重繪信仰》貌似沒有什麼害處。按他的說法,該書目的是要再思基督教信仰,「徹底去蕪存菁、刪繁就簡」,回到「最最基本的要素」。在大部分篇幅中,他以一種合乎理性且直接的方式追求這一目標。他談論人性,談論提問,談論如何與聖經經文角力——這些都是福音派人士常常使用的詞彙。

但是,我卻發現,當貝爾把所有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得到的卻是一種遠比表面看來更具顛覆性的結果。事實上,難以避免的結論是,貝爾實際上最終將整個基督教福音變成了人人有份的東西。神變得如此神祕,教義被認爲值得懷疑,聖經解釋變得如此相對化,以至於到最後,貝爾讓我們陷入疑惑,究竟有什麼是可以確實知道的,或者,某一種對基督教信仰和福音的理解是否比另一種理解更好。

例如,拿貝爾對教義概念的重構來說。貝爾說,基督教教義應當被設想爲一些「彈簧」,支撐著一張蹦床,而我們是在這張蹦床上跳躍、生活在基督裡。彈簧本身並不是重點;它們只是一些工具,用來幫助實現「我們找到在神裡面的生命」這一更大的目標(英文版25頁)。儘管這個比喻有幾分真實性,但同時也比初看起來更加危險。將基督教教義設想爲彈簧,就導致貝爾能夠說,教義的正確性並不真正重要。如果你不喜歡一兩根彈簧,把它們從蹦床上卸下來,然後接著跳就是。

舉例來說,貝爾是這樣處理三位一體教義的:「那是根彈簧,有幾千年人們沒有它也在跳。它是後來加上的。我們可以把它拿出來,檢驗一番。對它進行討論、檢查、質疑。它可以彎,也可以伸縮」(第22頁)。那麼基督由童貞女所生呢?貝爾問:「這跟彈簧遭到嚴重質疑會怎麼樣呢?一個人還可以繼續跳嗎?一個人還可以仍然愛神嗎?你還是個基督徒嗎?」(英文版第26頁)

貝爾說他相信三位一體和基督由童貞女所生,但他也說希望留出一些餘地,以便「質疑」這些教義。

但是,他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他是說,一個人可以學習教義、提出疑問、從中學習嗎?我希望他是這個意思。可是,貝爾幹嗎要提出這個問題呢?爲什麼他要問:「一個人還可以繼續跳嗎」,然後又不回答?我只能推斷,貝爾是在說,如果有人不再承認這些教義,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是的,你當然可以繼續跳,哪怕你不相信三位一體或者耶穌由童貞女所生。」

貝爾的「問題」並不像初看起來那樣無害,通過這些「問題」,他允許一個人斷開和拋棄自己不喜歡的彈簧。

貝爾對聖經的處理也體現了同樣的相對化傾向。貝爾喜歡說,聖經必須要有解釋,這一點很少有人會反對。但是,貝爾的觀點更寬泛。他希望讀者明白,他們享有與任何其他人同樣的權利去解釋聖經(第50頁)。更甚者,沒有一個人的解釋會比任何其他人的解釋更好。

「當你聽到有人說,他們現在要告訴你聖經的意思是什麼,那並不是實話。他們告訴你的,是他們所認爲的聖經的意思。他們給你的,只是他們關於聖經的意見」(英文版第54頁)。

「每一個人的解釋在本質上是他自己的意見。沒有人是客觀的」(英文版第53頁)。

換句話說,是有些人或者團體對文本的意義作出了決定。所以我們在禮拜天而不是禮拜六崇拜,也是這樣來的?「在教會史上的某一時刻,一群基督徒決定,安息日不是禮拜六,而是禮拜天」(第56頁)。那麼,怎樣解釋現在我們不需要變賣家產分給窮人,也不需要讓女人蒙頭呢?或者,再更明顯一點,我們說妻子要順服丈夫,又是怎麼來的?「這是因爲某些人在某個地點做了一個關於這些文本的決定……在你所處的歷史中,有些人決定了某些經文仍然適用,另一些則不適用」(英文版第55-56頁)。

如此,最後的結果就是,你可以毫無顧忌地無視任何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的基督教教義或實踐。這就是把每一種解釋稱爲只是意見的邏輯後果。

貝爾所說的當然有幾分正確,就是每一名基督徒都可以自己解釋聖經。這是我們所說「信徒皆祭司」的意思。但是,重點是要盡可能準確地判斷作者的本意是什麼,而如何判斷經文的含義是有一些規則、系統和工具的。貝爾說沒有人能夠完全客觀地對待聖經,這是對的。但是,即便承認這一點,事實仍然是有一些解釋比另一些解釋更好。這些解釋對字詞和上下文更說得通。而貝爾看來對此毫不在意。通過將對聖經的理解定義爲「意見」,將所有傳統定義爲「決定」,他把信徒皆祭司變成了荒謬的後現代論斷。權威在於解釋者,而不是文本!他邀請讀者按自己認爲合適的方式塑造基督教信仰。

關於這本書,還有些其他問題要問。例如,貝爾對地獄的解釋值得嚴肅考量——他認爲地獄裡滿是已經被赦免的人,只是他們選擇按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生活,而不是按神的故事(英文版第146頁)。他關於彼得的問題所作的解釋也是如此,他認爲彼得是喪失了自己裡面的信心,而不是在基督裡的信心(英文版133頁)。所有這些觀念都沒有任何聖經依據。但是,按照貝爾對基督教的理解,這些東西都可以同樣被相信,因爲別人所信的無非也都是「意見」。

這就是以這種方式對基督教進行相對化的結果。貝爾可以毫不羞愧地提出這些「創新」觀點,因爲他確信傳統的基督教教義和傳統的聖經解釋不過只是些意見。所以它們可以不假思索地被拋棄,代之以他所喜歡的教義和解釋。總之,貝爾看起來沒有耐心接受一個經過精確定義、系統化的基督教。相反,他的使命好像是要推開一切給福音書帶來確定邊界的東西。

那麼,教義發生了什麼變化?被降級了。聖經呢?被相對化了。地獄?重新定義。信心?重新指向。貝爾在古舊福音所在的地方,豎起了一個新的福音,充斥著開放性、神祕、問題和粗糙性,並且毫無愧疚地輕視以聖經爲基礎的基督教。


翻譯:徐震宇。原文標題與鏈接:Book Review: Velvet Elvis: Repainting the Christian Faith

作者: Greg Gilbert
2014-10-29
期刊
第十期
教義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