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而言之,「治癒模型」(Theraputic Model)藉用了醫學中一個極好的比喻:「治癒」,但卻將輔導中的問題簡化爲更復雜問題中的單一方面。正如醫生致力於治癒病人,輔導員也用類似的術語來描述輔導。但進入輔導室的問題遠比這複雜,涉及的不僅是人的身體層面,還有心理、情感和靈性層面。更重要的是,靈性層面始終是首要的。
- 身體部位受傷時的確需要治癒。比如你摔斷了腿,腿需要癒合;胃潰瘍了,胃需要治癒。
- 同樣,愚昧和罪,無論是我們自己的還是別人加於我們的都會傷害到我們,而這些傷害也需要「治癒」。換句話說,罪確實會對身體和心理造成影響。罪帶來傷害,「治癒」是描述輔導中部分需要發生的事情的一個恰當比喻。通過罪和咒詛,整個受造界都遭到「破壞」,包括我們的身體和心理。例如,成癮會影響人的大腦。
- 但聖經也說,罪人對自己如何思考、相信、說話和行爲負有責任(耶 17:9-10;太 12:33-37)。醫學上的「治癒」比喻通常只呈現了需要發生事情的一個方面。聖經關注的,不僅是損害的問題,還有罪責、公義和主權的問題。當苦澀破碎的關係得以恢復,或當一個自殺傾向的人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或當一個不道德的人悔改並學會愛人,這些都只能稱爲「治癒」在比喻(或部分)上的用法,卻並不等同於醫學的「治癒」。
- 因此,輔導必須考慮信仰、信靠、悔改和基督主權的問題。無論所處理的問題是源於個人的罪還是他人的罪(通常兩者兼有),輔導的大部分應聚焦於幫助當事人在罪惡和傷害面前,學習如何根據福音生活。神是良善的嗎?即使面對他人的罪,祂也是可信的嗎?公義屬於神嗎?人是否已被從罪中贖回?悔改意味著什麼?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找到價值、稱義和指著誇口意味著什麼?
- 「治癒模型」的基本邏輯是:「你的個人問題是外界作用造成的」。它把「治癒」這個比喻賦予了過重的意義。是的,我們確實受外界影響,但與流感患者不同,我們也是主動者。我們思考、渴望、選擇和反應。與癌症患者不同,我們本質上對自己的行爲負有責任。雖然治癒式輔導處理的問題與有智慧的牧養輔導相同,但它們從根本上錯誤定義了這些問題,因此選擇了錯誤的解決方案,錯誤地處理問題,錯誤地輔導人。
- 結論是:將人視爲環境的被動受害者的輔導方法,幾乎沒有容納聖經福音的空間。福音宣告我們都是主動犯罪的人,面對聖潔神的憤怒,而神的憐憫差遣了祂的兒子,通過替我們贖罪並從死裡復活,使我們這些蒙赦免、被收養的兒女不再服事罪,而是服事神(羅 3:23-26,6:12-23)。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的文章《「治癒模型」輔導有什麼問題?》「What’s wrong with the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counseling?」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What’s wrong with the therapeutic model of 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