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原文標題與鏈接:Leaving Home, Returning Home
翻譯:王悅
人們世代相傳的最偉大故事之一,是一個男人奮勇歸家的故事。他曾離開故土,投身到他那個年代最偉大的一場戰爭中,但是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是最嚴峻的挑戰。他的名字是尤利西斯,他的故事記載在荷馬的傑作《奧德賽》中。
尤利西斯的問題不止在於他不知道歸家的路。問題在於,離家之後,世界變大了。障礙更加艱難(他將智勝獨眼巨人,還是淪爲它的晚餐?)。選擇更加讓人痛苦(他的戰船會全部敗給卡律布狄斯[1],還是要面對斯庫拉[2]而僅失去幾個人?)。試探也更爲強烈(不僅是塞壬女妖,還有美麗的卡呂普索[3]誘惑他離棄故土)。故事中有幾處會讓你好奇,尤利西斯能否成功回到故鄉。不僅如此,他的妻兒、家鄉、王國仍和他離開時一樣嗎?最重要的是,他們會看到與二十年前離開時一樣的尤利西斯嗎?
雖然自記載下來已有兩千五百年,這個故事仍與我們共鳴。儘管科技、醫療、知識在進步,改進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卻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雖然宜居,卻終歸不是長久居住之地。古時希臘人無法逃脫這股情懷,現代人亦然。正如托馬斯·沃爾夫之名言:「落在人身上的是悲劇的命運,末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活著時我們必須否認這點。人本是爲著永恆而被造的。」爲永恆而被造。然而我們卻發現自己身在此地,這世界雖有其美麗,卻是極其殘酷不仁的。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本不該是這樣的,卻無法想明白出了什麼事,也不知道如何解決。我們一直都知道沃爾夫的結語是對的,就是儘管竭盡所能,「你不能再回家。[4]」我們甚至不確定家在何方。
在這個離家的故事中,人們需要卻不知道如何返回家中,我們與此共鳴,因爲這是一個比荷馬的史詩更久遠的故事,也是比沃爾夫的小說更與人息息相關的故事。這個故事更久遠,是因爲這是那個宏大故事的一部分,上帝告訴人類從歷史的起源到結束,祂的工作和話語。這個故事更與人息息相關,因爲這是我們的故事,是你我的故事,這個故事中人們無法安寧,卻又滿懷渴望,無論生活變得多麼美好,這種情緒就是揮之不去。
幾個月前,我們開始了關於聖經神學的系列文章。這些文章旨在將聖經理解爲唯一的、由神啓示的敘述,是神對人類的旨意和計劃的啓示,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如果你錯過了從整體上介紹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從本文開始讀起可能會對你有幫助。那篇文章是有關創造的。這個月,我們要看樹立在聖經故事中心的問題,基督教神學家稱此爲「墮落」。當我們從這個角度思想聖經整個故事時,我希望我們可以不只更好地明白我們的處境——意思是,我們誠然全都離開了故土——也能更清楚我們可以如何回到起初的狀況。
墮落的故事
墮落的故事開始於伊甸園。神造了亞當和夏娃,將他們安置在一個完美的世界,以反映祂的榮耀。神供應他們一切的需要。神給他們有意義的、愉悅的、讓人滿足的工作。神將他們二人賜給彼此。神也設立他們管理祂所造的一切。事實上,對他們的自由和權柄,神只有一個限制。在伊甸園有一棵樹——分別善惡樹——他們不可吃這棵樹上的果子。在這一情況下,撒但以蛇的形狀,引誘亞當和夏娃去做他們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吃那不可吃的果子。難以置信的是,他們落入撒但的計謀,選擇悖逆神。如此,他們從在神和彼此面前並不羞恥的狀態墮落到羞愧、恥辱、受良心指責的狀態。
隨即一切都變了。因爲他們決定反叛,神審判亞當和夏娃。生活充滿疼痛、勞苦、悲傷。而且,他們被逐出了伊甸園,從他們的家園被流放。這不是一時的流放,一個揮舞著火焰的劍的天使被安設在伊甸園的入口處,以確保他們將永遠不能以活人之軀回來。但是他們身體的流放只是一個更加嚴重的流放的序曲,那將不僅影響他們,也影響他們所有的後裔。我們被造之時要永遠活著——爲永生而造,如沃爾夫所言——如今卻臣服於死亡這永遠地流放。
此刻,處在我們的文化中的很多人想放下這個故事。他們對此反感,因爲這似乎描繪了一位卑鄙、任性的上帝,對一件不過是抓到自己的孩子偷吃餅乾這樣的事情小題大做。被召宣講和教導這個故事的人需要對這樣的反應有所準備,並讓人們保留判斷。只有當故事展開,這一背叛的嚴重性變得清晰,才證明神的咒詛是對的。
隨著故事的進展,我們發現亞當和夏娃背叛的結果比起初顯示的,更爲嚴重。子女出生,但並不是出於無罪。亞當和夏娃的本性已遭腐敗、扭曲,奧古斯丁將此描述爲「自我孤立」,以至於人類的本性不再反映神的榮耀,而僅僅是自己狹隘的自我意識。而這一本性,連同其帶來的罪疚感,傳給了他們的子女。因此,墮落不是就這麼發生了,我們繼續前行。墮落反而繼續並且加深,受造物屈服於死亡和腐朽。正如葉芝所言,欽努阿·阿契貝所解,「萬物都已瓦解,中心難再維繫。」[5]撒但成功地謀殺了亞當和夏娃的靈魂。後來該隱竟殺了他的兄弟亞伯。撒但成功地離間了亞當和夏娃,他們爲所處的困境埋怨對方。幾代之後,拉麥棄絕了婚姻關係的任何標榜,爲自己娶了兩個妻子。該隱因嫉妒的性情殺人,拉麥僅僅因爲受了傷殺人。墮落如此持續著,直到人類的邪惡變得如此嚴重,以致「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神決定,祂必須最終審判祂照著自己的形像所造的男男女女。
神興起洪水除滅人類,僅留下挪亞和他的一家,世界重新開始。好像挪亞是一個新亞當,他要在一個重新被洗淨的世界「再試一次」。唯一的問題是:挪亞和他的家人仍有從亞當繼承來的墮落的本性。罪的進程在何處停止,又在那裡再次開始。最後,人類返回到洪水前夕的狀況。這一次,他們邪惡傾向的對象不是對彼此的暴力,而是對神,人類試圖建立他們完全徹底的獨立自主,以巴別塔爲標誌。神再次審判人類,這次不是毀滅人類,而是挫敗人類。《創世記》11章,神變亂人類的語言,使我們彼此分散。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因而挫敗了我們偶像崇拜的意圖。
在此分散、挫敗、徒勞和死亡的處境中,神爲自己呼召了一個特別的民族。從亞伯拉罕起,神從人類群體中分別出祂自己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一個群體的亞當——要稱爲祂的名下。他們要順服神,以祂爲他們的神。但是即便在此,墮落繼續施行淫威。羅得和他的家人選擇了所多瑪和蛾摩拉的邪惡,離開了亞伯拉罕敬虔的族群。以掃選擇了這世界的舒適,而不是神的應許。最終,即使在神拯救以色列民族脫離埃及的奴役,將他們帶到如伊甸園般的應許地之後,以色列民族首先選擇了以各樣偶像的樣式來敬拜神,然後最終完全棄絕神,敬拜那些偶像。
以色列全體百姓拜偶像,她的王也個個拜偶像。以色列求一位王,爲的是像不認識神的列國一樣。他們第一位王掃羅的確很符合他們的心意。之後的王所羅門開始還好,但是他的心最終轉向他外邦妃嬪們的偶像。耶羅波安,北國的第一位王,故意設立偶像崇拜以削弱七個支派對耶路撒冷的忠誠。亞哈斯,南國猶大的王,照大馬士革巴力的壇的樣式建築了一座壇,並將壇放在以色列人的聖殿中,他向誰忠誠,由此可見。
鑑於此,神再三審判祂自己的子民。《創世記》第11章和3章重演。神先分散人們,接著最終將人們逐出去,將他們從應許地流放。七十年後,南國猶大被擄歸回,然而很清楚,猶大靈性的流放仍在持續。神沒有重新住到重建的聖殿,而至聖所也是空的。最終,就連先知也不再說預言。在舊約的結尾,神有形的子民似乎並不比外邦人強多少。兩者都同樣面臨神審判的威脅。事實上,回應《創世記》第3章,舊約最後的話語警告人們:神將來擊打、咒詛全地。
新約開篇,一位新先知——施洗約翰登場,接續瑪拉基擱筆之處,警告人們要來的審判。但是似乎無人在聽。神賜下祂自己的兒子耶穌,祂過著全然慈愛和全然順服的生活,過著本不會得罪任何人的生活。但是人類已變得如此邪惡,猶太人和外邦人一同密謀殺死唯一一個本不該死的人。他們一同將耶穌釘在木頭上,宣告他們唯一的王是凱撒。
這發生在兩千多年前。到現在,人類的腐敗、邪惡範圍更甚、程度更重。但是沒有什麼實質的改變。一切的戰爭(包括現在正在進行的),一切的刺殺、謀殺,奴隸制度,過去一百年再三上演的種族屠殺,爲滿足情慾對婦女和兒童的剝削,富人對窮人殘忍的無視,所有這一切都是對第一次獨立於神這一悖逆宣告的解說。
墮落的結局是什麼?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另一位名叫約翰——使徒約翰——的先知告訴了我們。在《啓示錄》第18章我們看到最終的墮落。將來的一天,這個世界將伏在神最後的審判之下,永不得翻身。那日,歷世歷代,堅持悖逆的宣告自主的人,選擇敬拜偶像而不敬拜神的人,要被扔在天國之外,他們在地獄裡被流放,那種痛苦煎熬將持續到永遠。
墮落的起因
關於墮落的故事,可能最難回答的問題以及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更常問的問題,就是何人亦或何物引起了墮落。一方面,我們想知道該怪罪誰。另一方面,我們想確保不是我們自己。就墮落的起因我們想知曉的,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但是有兩件事情是清楚的,也挑戰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我們自己。
首先,墮落是由撒但的邪惡和欺騙挑起的。聖經沒有過多談起撒但,只說他是墮落的天使,因此他本身也是被造的。撒但雖然是有能力的、超自然的存在,他卻不是神的對手,不是神的邪惡孿生。作爲受造物,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的能力是真實的,在伊甸園曾發揮了破壞性的影響力。使徒彼得描寫撒但是「吼叫的獅子,尋找可吞吃的人」。在《創世記》第3章,撒但第一次出場時,我們就知道了他的狡猾詭詐。我們見證了他撒謊、操縱、欺騙,使人因墮落跌入死亡,以挫敗神美好的旨意(如果他能做得到)。聖經從開始就表明,撒但對神無法和解的敵意以及對人類永不止息的仇恨。
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靈性中立的宇宙。這世界和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戰場,不是一個遊樂場。撒但起初就是說謊的,他真是說謊的,撒但會欺騙我們相信沒有什麼是真的失去了,至少沒有什麼是我們自己不能搞定的。撒但騙我們相信,離了神我們更好;我們最大的興趣應該是追求我們自己的慾望,並且,若有任何使這些慾望無法滿足和實現的約束,我們都可以不受其限制。但是撒但欺騙亞當和夏娃的那天,他在撒謊,現在他還在撒謊。撒但意在從肉體和靈魂上殺死我們,把我們同他一起拽進他被定罪的狀態中。在我們的教導和講道中,我們需要揭露這個世界提供的虛假的平安感,就是從享樂、財富或是自治而來的平安。這樣的平安不是樂園裡的平安,而是死亡之地的平安。
我們也應該好好考慮聖經中警告說,撒但做得到的話,他甚至可以欺騙選民。不是只有非基督徒聽到撒但的謊言。基督徒也聽見撒但的謊言:關於福音、關於神、關於世界、關於教會以及其他基督徒,關於自己的謊言。我們要訓練我們的耳朵和我們會眾的耳朵聽從真理,持守健全的教導。我們的耳朵需要被聖經浸泡,我們的思想要由聖經塑造的世界觀定型,以致謊言在我們耳邊柔聲密語時,我們能認出謊言。
第二,墮落不僅是撒但的引誘,也是亞當和夏娃自由的選擇。我們所處的災難歸根結底由誰負責,聖經所言明確,讓人痛心。撒但是撒了謊,但是沒人強迫亞當和夏娃吃不可吃的果子。這就使得他們的罪可憎至極,後果曠日持久,極具破壞。你我犯罪,部分是因爲我們犯罪的本性。我們也身陷這個墮落和讓人墮落的世界。但是亞當和夏娃並非如此。他們身在伊甸園中。他們無所缺乏,他們周圍的一切都證實撒但在說謊,而神是良善、可信靠的。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正是在伊甸園裡,人類出於完全自由而犯罪。
很多人受試探,因這世界陷入的混亂責怪神。我明白此種感受,但是我們要知道,根據聖經,這是撒但又一不易察覺的謊言。亞當和夏娃被造之時,他們有能力對罪和撒但的試探說不。他們擁有人想要的一切天然的幫助和支持。他們身在伊甸園。他們有對方。他們有由神而來的清楚簡單、毫不含糊的命令。這命令不難明白。的確,想要扭轉局面,嫁禍給神,毫無益處。我們處在這混亂中,因爲芸芸眾生中,最完美的榜樣完全徹底地搞砸了。「若是換作我,我會做得更好。我會做不一樣的選擇。」誰若這樣說,不過是驕傲自大。
作爲基督徒,我們應該因此認識而深深謙卑下來。人們常常指責我們自義、驕傲,這是對的。但是在所有人中,我們要更加明白。我們處在混亂中,是我們把自己帶進去的。當我們見證別人的罪時,我們明白,正如路德所言:「若不是神的恩典,我也會犯罪。」認識墮落應使基督徒謙卑下來。
最後,墮落是由亞當和夏娃的拜偶像的私慾造成的。《創世記》3:6顯明了這一點。「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伊甸園裡沒有別的果子好作事物,也悅人的眼目嗎?當然有,每棵樹上都是。但是亞當和夏娃選擇吃這棵樹上的果子,因爲他們相信了撒但的謊言。撒但對他們說:「你們若是吃了這樹的果子,你們的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這是墮落的起因。不滿足於只做受造物;不滿足於處於一切受造物之上,管理神所造的一切;不滿足於僅僅和神有關係,反映出神的榮耀,亞當和夏娃想要和神一樣。換句話說,亞當和夏娃想要與神同列。事實是,他們想要自己作神。
聖經稱此爲偶像崇拜:以受造物代替創造主,成爲我們衷心、渴慕和敬拜的對象。不是因爲亞當和夏娃飢餓、貧困、無知。原因簡單明了,他們不是神,並決定成爲神。他們想要設立自己的規則,成爲自己的權柄,追求自己的榮耀。這是自我崇拜的行爲,也因而是全然徹底地悖逆神——唯一應該被敬拜和順服的那位。
大多數時候,正如亞當和夏娃,我們敬拜的最終對象不是外界的受造物,而是我們自己這個受造物。我的偶像崇拜最終以我爲中心。而且,如果我能夠勸誘你、迫使你、操縱你,我的偶像崇拜也包括你崇拜我。
這就是爲何神對罪的懲罰不是頭腦發熱的家長失去理智的過激反應。只要我們認爲罪不過是破壞規則,我們將永不明白罪的惡劣,罪對神極大的冒犯以及神公正的回應。根本上說,罪不是我們的行爲的問題,雖然罪最終都在我們的行動中顯出來。根本上說,罪是我們的心的問題,因爲作爲墮落的受造物,我們統治的慾望就是把神從祂的寶座上拉開,自己坐在上面。若不是如此強烈真實,偶像崇拜就是可笑的,像小孩子在爸爸的衣櫃裡玩穿衣遊戲一樣。若不是如此邪惡,偶像崇拜就是可憐的,就像堂吉訶德攻擊風車一樣。但是偶像崇拜既不是可笑的,也不是可憐的,因其影響巨大,進展可怕。罪不是小事一樁。撒但要讓你相信的謊言,再沒有比偶像崇拜更致命的。
墮落的影響
墮落帶來什麼影響?直接的、最明顯的影響是,人類從神的面前被驅逐。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流放到變得敵對的世界,就是這個意思。
聖經清楚見證神是聖潔的神。神既不能容忍罪在祂面前,也不會允許罪不被懲罰。因此在伊甸園裡亞當和夏娃從祂的面前被趕逐,火焰的劍阻止他們再進入園中。罪人從神的面前被趕逐以免他們被全然滅絕,在聖經講述墮落的故事時,這個場景反覆上演。《出埃及記》32章,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了埃及的奴役,摩西在西奈山上,爲神子民的益處領受神的話。而以色列做了什麼?他們很快轉身不按神應得的來敬拜神,反而爲自己造了偶像!對此,摩西站在營門中,讓利未人到他那裡。以色列人的營應是聖潔之地,一座真實的移動的伊甸園。但是,就像罪進入伊甸園,罪也入侵了以色列人的營。回應《創世記》第3章,摩西讓他的利未人弟兄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執行神的審判。
隨之而來的是放逐。從會幕和聖殿這建築本身就可以看到。這兩者都是神與祂的子民同在的標誌,也是神的子民與祂隔絕的標誌,以免他們進到神面前而被滅絕。只有一個人能夠真地進入至聖所,進到神面前,這也只是一年一次的。後來的猶太文獻告訴我們,人們把一根繩子系在這人身上,神若是因公義刑罰這人的罪,人們可以把他的屍體拉出來。
罪的後果就是我們與神隔絕,我們被驅逐出天堂。並非因爲罪,神需要採取某種道德計算,看我們的善是否重於我們的惡。情況是,正是在此,因爲罪,神需要仁慈地限制自己,以免祂公正地毀滅祂悖逆的受造物。神不會一直實行這樣的限制。
若是我們的教會和講道允許人們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思考神,這對人們毫無幫助。人們需要的,是按照神的本相思考神,思考神是聖潔的神,祂公正地審判罪。這是爲何新約如此看重我們在地方教會相交的特徵。在《哥林多後書》6:14,保羅問道:「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保羅並不是不想讓信徒和非信徒交談。正相反,每個對話,每次互動,每次碰面,保羅想讓非信徒看到教會和世界的分別,以致神的性情恰當彰顯,爲人所知。
從神的面前被趕逐不是墮落的唯一後果。我們的本性也墮落了。聖經清楚顯示,罪的問題根本上不是行爲或教育的問題。不是的,問題更爲徹底。問題出在我們的心。詩人在《詩篇》51篇中說我們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是在罪孽裡生的(詩51:5)。我們出母胎的時候就是罪人。耶利米警告到,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17:9)。我們是罪人,不是因爲我們犯罪;我們犯罪是因爲我們本性是罪人!
這並不是說聖經認爲我們壞到極處。但是,這確實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想、慾望,沒有一個方面,是不受罪的污穢沾染的。以賽亞說,即使是我們最好的行爲,也像污穢的衣服,因爲帶出這些行爲的人心致力於我們自己的榮耀,而非神的榮耀(賽64:6)。此話的意思是,不同於亞當和夏娃,你我犯罪時,我們所做的,正是我們本性的反應。這是我們的本性。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12:34)。這絕不是爲我們的罪開脫;我們不能說「我不得不犯罪。我別無選擇。」但是,這的確意味著我們應該棄絕這樣的理念:我們還算是不錯的人,只是一時走偏了路。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告訴我們,我們死在罪中;在《羅馬書》他告訴我們,我們本爲可怒之子。我們犯罪,不過證明自己是亞當的後裔,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也幫助我們明白,聖經說我們是罪的奴僕(保羅在《羅馬書》6章和7章使用這個形像),所言何意。一些人很喜歡辯論人是否有自由意志。聖經的回答是,這取決於你對「自由」作何解釋。如果你認爲「自由」的意思是做我們想做的,沒有什麼東西強迫我們去相信或是違背我們的意志,那麼聖經的答案是「有」。我們的意志總是根據其本性自由行動。如果你認爲「自由」的意思是,我們的意志不過是道德中立、超越衝突的,能夠依據自己的品德選擇善惡,不受傾向或動機左右,那麼答案既清楚又無可反駁:「沒有」。我們的本性是墮落的,正如保羅所說,我們被賣給罪作奴僕。我們無法不作罪人,正如魚無法選擇不遊動一樣。我們本性如此。
因此,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個自助程序。我們所要的,不是幫助解決我們的生活的一次改造,不止如此。所有這一切,使我們成爲更可愛、更體面的奴僕。我們需要的是自由。我們需要脫離墮落和被罪束縛的本性。我們無法修正自己,正如奴隸無法釋放自己。一個奴隸必須被釋放,我們也是。
每件事情,從傳福音、講道,到我們對基督徒生活的認識,都有深刻的意義。這意味著,歸信是聖靈的工作,聖靈改變我們的心,改變我們的本性,而不是慕道友所做決定的結果。這意味著真正的基督徒擁有新的本性,以致他們的生活看上去與周圍的世界不同。因爲這一本性對罪說「不」。這也意味著基督徒生活是矛盾的生活,因爲新的本性與舊的本性相爭。聖經稱這兩種本性爲舊人和新人,而這兩者彼此以死相爭。這場戰爭不止息,我覺得我們常常沮喪,但是我們需要明白,在那尚未重生的人心中,這場戰爭並未進行。與罪抗爭最好地彰顯了此人已獲得屬靈的生命。這是保羅在《羅馬書》7章中的要點。我們的教會並不是要裝作沒有掙扎,反而應是鼓勵這一抗爭的地方。我們的教會並不是要殺死受傷的,而應是纏裹那些在此戰鬥中負傷之人的地方。首當其衝的,我們的教會應是持守基督的盼望的群體,唯有祂才能拯救我們脫離取死的身體。
墮落的進程
關於聖經中墮落的故事,我們會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爲墮落僅僅是發生在過去的一次悲劇的歷史事件,與2004年聖誕節發生的海嘯相似,但卻是聖經中的事情。這種思考方式之問題在於我們習慣了從失敗中振作起來。這需要時間和精力,但是在1871年的大火之後,芝加哥重建;2004年海嘯之後,印尼的班達亞齊也會重建。但墮落不是發生的一場悲劇這麼簡單。墮落的確是歷史事件,也是持續進行的事實,繼續進行並影響我們的生活。就像疾病在某時某刻爆發,然後肆虐蔓延,墮落也有其軌跡,有一個尚未達成的目的。我們若要從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這一致命的虛幻中醒過來,就必須明白墮落的進程。
首先,墮落是前進的,不是靜止的。這是墮落的故事具有重要性的原因之一。從該隱出於血氣的第一次謀殺,到拉麥隨意殺人,再到挪亞的日子人類罪惡的文化,我們看到情形愈演愈烈。情況既非保持不變,也未好轉。罪與墮落的進程不僅在人類歷史中明顯可見,在人類內心中也有跡可循。正如保羅在《羅馬書》6章中說,我們作罪的奴僕,導致我們將身體獻給不斷加劇的邪惡。保羅在《羅馬書》1:21中這樣說道:「因爲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爲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接著,保羅說道:「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既然故事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如此三次,氣勢逼人。
此時,我們沒有一人是壞到極處。但是留給我們的,既不是神收回的手,也不是耶穌基督福音的恩典,罪將在我們的生命中蔓延。罪永不會後退。罪一直向前,因爲墮落有其目的。而這目的是我們的死亡和永遠被定罪。罪將引導你我走向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的邪惡。成癮是罪的強大力量和強烈描繪,原因之一就在此。按其定義,癮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癮總是想要更多。偶像崇拜就像上癮一樣。偶像永不會履行諾言,但是正如上癮一樣,偶像只是說:「再試一次……再來一點,或許這一次,你會得到滿足。」就像上癮者只有他的癮與其相伴,而被神撇棄,沉溺罪中,是極其可怕的,因爲我們的罪,現在如此溫順,卻意圖吞噬我們。
神賜給我們律法,以限制罪不受束縛的進展,也是出於此原因。作爲信徒,我們不應該害怕律法。我們雖然可以誤用律法以企圖將自己交託給神,也可以把律法當作是神送的禮物而收下。福音已將我們從罪的權勢下釋放,律法不再定我們的罪,而是向我們顯示如何活出反映神的神聖性情的生活。作爲傳道人,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利用律法將人們引領到基督面前。我們還需要教導律法,這樣基督徒將知道如何在一個沒有律法、沒有神的世界生活。
甚至作爲公民,我們也不應該害怕或是反對頒佈和執行律法。作爲基督徒的公民,我們應積極推動公正的法律。像盧梭及其現代繼承者之流的浪漫派,無論是自由主義左派,還是自由意志右派,都大錯特錯。自然之狀態並不是趨近純真的狀態。相反,自然之狀態趨向於邪惡、野蠻的狀態。神已賜下律法以限制這一進程。因此,正如保羅在《羅馬書》13章提醒我們的:政府及其法律是從神而來的美好的禮物,以賞善罰惡。
然而,墮落雖在蔓延,卻不會永遠蔓延。墮落要受罰的那日將會來到。因爲罪永不滿足,反而總是叫囂要求更多,罪終究是在挑釁一位聖潔的神。神告訴摩西祂是有慈愛、有憐憫的神。但是彼得在《彼得後書》3章警告我們:我們不應該將神的慈愛當作是無動於衷。神也說到「祂萬不以有罪的爲無罪。」無論我們作何感想,墮落的進程並不是以恢復結束,也不會因情況越來越好而逐漸的改變並以此結束。根據《啓示錄》18章,墮落是走向它應得的最終的結局。
耶穌說,神按其心意已經定下了審判的日子。而《啓示錄》18章啓示的那日的情景是可怕的。有罪的受造物被描繪爲一座大城,伏在神的審判之下,永不得翻身。18章一再重複、迴響「絕不能再……」。樂聲「在你中間絕不能再聽見」。手藝人「在你中間絕不能再遇見」。光「在你中間絕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娘的聲音「在你中間絕不能再聽見」。審判的情景不可改變,極其徹底,天使宣告這座大城「絕不能再見了」。
審判不僅是既定的,也是公正的。18章告訴我們神將想起這個拜偶像的世界的不義。神將因她的不義而報應她。神將給我個人我們恰恰當得的。聖經在嘗試描述神伸冤、神懲罰審判這一可怖的日子時,使用了各種意象:外面的黑暗,無盡的切齒哀號,火湖,永遠的死亡。所有這些意象中,清楚看見的是,神降下永不止息的懲罰傳達了神審判的公正。罪對一位無限的、永恆的神的挑釁是無限的冒犯。因此罪當受的懲罰永不結束。這是公正的。
因此,認爲墮落僅是發生在已過之昨日的事情,是錯誤的。墮落的故事是絕望的故事,就像不治之症將人引向無法阻擋的、痛苦的死亡,又像瘋狂驅使受害者愈加遠離健全的神智和理性。孓然一身,這是我們的故事;是我們過去的故事,也是我們永無止境的未來的故事。在我們的講道和教導中,我們可能發現,對墮落這個方面輕描淡寫更讓人舒服。沒有人喜歡想像所愛之人永遠受折磨。但是,忽略這一事實並不能讓其消失。這樣只會使永恆的靈魂在對待有永遠影響的問題上,毫無動力、毫無裝備。
墮落的救治
當我們明白墮落的故事時(也只有到這時),我們才明白基督教的消息爲何是好消息。在福音中,神已就墮落成就了救治,拯救人脫離極其可怖的、向地獄加速的墮落。
耶穌是墮落的救治。在《馬太福音》4章,我們看到了相當奇異的事情。神的兒子成爲了人。像墮落前的亞當,耶穌不是在罪裡生的,而是直接由聖靈感孕。也正像未墮落的亞當,在面對撒但難以置信的攻擊時,耶穌被召要順服神。但是耶穌與亞當相似之處在此終止。亞當在樂園裡,食物飽足,而在我們遭神流放的曠野,耶穌因40天的禁食而飢腸轆轆。亞當有妻子的幫助,而耶穌孤身一人。亞當只要順服一條命令,而耶穌卻要遵守和成全整套律法。
從曠野開始,一直到加略山,耶穌做了亞當沒有做成的。耶穌抵擋了撒但讓祂高舉自己的試探,無論是讓石頭變成麵包,還是從十字架上下來。耶穌自由地選擇順服神,甚至以至於死(約10:18)。「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耶穌說。不像亞當,耶穌沒有追求自己的榮耀,而是放下自己的榮耀以榮耀祂的父。這一諷刺深刻又豐富。不像亞當,耶穌本是神。祂有一切的權利追求自己的榮耀!但是如保羅在《腓立比書》2:6告訴我們的,耶穌「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爲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爲人的樣式。」接著,作爲奴僕,耶穌承受了神的審判。祂本不應當受此審判。正相反,祂代替那些當受審判的,受了審判。
耶穌面對神火焰的劍,這劍把守重回伊甸園、重回神面前的路,祂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穿過了這條路。祂如此行,是爲了任何爲偶像崇拜悔改並因信歸向基督的人能夠罪得赦免、與神和好。祂如此行,以便能歡迎我們回家。保羅在《羅馬書》5章說:「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這賞賜正與咒詛相對:赦免而非定罪,生命而非死亡,和好而非放逐。
在《啓示錄》一書中,約翰異象的結尾處,我們看到,即使在神的審判中,也可見難以置信的恩慈的圖畫。在《啓示錄》22:12,耶穌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鑑於墮落的故事,這聽起來並不像好消息。但是耶穌繼續說道:「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權柄能到生命樹那裡,也能從門進城。」亞當和夏娃背叛的那日,神的兒子,那位阿拉法、俄梅戛,也在那裡。三一神商議、決定:「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因此亞當和夏娃被流放,神安設了火焰的劍。
關於這節經文,我們不明白的還有很多,但是至少這些是清楚的。神決定阻止亞當和夏娃吃生命樹上的果子,不僅是審判,也是恩慈。罪人未蒙救贖而永遠活著無疑是地獄的寫照。藉著流放一舉,神預先阻止祂所造的受造物下入地獄。貫穿其餘的歷史,神持續以恩慈施行審判。神暫時的審判阻止祂的子民無法估量地冒犯祂,因此故事提前作結。最終,《啓示錄》教導我們,神的兒子在伊甸園的門口安設了一把劍,不止是要將亞當攔阻在外,也是爲了在恰當的時間,祂可以取而代之,代替你我這些罪人,走過這火焰的劍。耶穌在十字架上面對並滿足了神審判的劍,祂現在邀請我們重新進來,穿過城門,吃生命樹上的果子。
基督徒,這世界不是你的家。所以別再如此活著,好像這裡是你的家。要像天國——神伊甸園裡的子民般活著。要像某一天將穿過天國之門的人般活著。同時,告訴人們他們可以回家,只要他們在基督裡找到他們的家。
[1] 希臘神話中的六頭女妖
[2] 希臘神話中半鳥半女人的怪物
[3] 希臘神話中海之女神
[4] You Cann』t Go Home Again是托馬斯·沃爾夫的長篇小說,中譯本有《你不能再回家》及《無處還鄉》兩個譯本。
[5] 「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er does not hold」出自葉芝的詩The Second Coming;欽努阿·阿契貝著有小說《瓦解》(Things Fall Apart)。
許可聲明:你可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但不允許修改文中內容(更正翻譯錯誤除外),不允許收取超過複製成本的費用,並且分發不得超過1000個拷貝。如果要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譯文鏈接。任何例外需徵求九標誌中文事工的許可。
請在分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網址:http://cn.9marks.org,電子郵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