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編者注:湯姆・威爾斯(Tom Wells)著,《宣教的願景:神的屬性與宣教動機》(A Vision for Missions: The Character of God and the Missionary Motive),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 of Truth),1985 年出版,160 頁。
1992 年,約翰・派博(John Piper)寫下《願萬國都快樂》(Let the Nations Be Glad!)一書。書中第一段就深深地改變了許多讀者投身宣教的動機:
宣教不是教會的終極目標,敬拜才是。之所以要宣教,是因爲神沒有得著敬拜。最根本的是敬拜,而不是宣教,因爲神是首要的,而人卻不然。這時代結束時,無數蒙救贖的人將俯伏在神的寶座前,那時宣教將不復存在,因爲它只是暫時的需要。唯有敬拜永遠長存。[1]
宣教的動機必須是神的榮耀,這番論述挑戰了我們許多以人爲本的假設,令人震撼。然而,如果我們在幾年前就讀過湯姆・威爾斯的《宣教的願景》,派博這段開場的話也許就不會如此顛覆了。儘管威爾斯的論述不如派博那般言簡意賅,但他對以神爲中心的宣教願景所做的持續而有力的辯護,使這本書成爲我最喜愛的宣教學著作之一。
與派博一樣,威爾斯堅信:「神配得被人認識,也配得按祂本相被人傳揚,這一事實是宣教動機和宣教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最認識神的人,最有責任、也最有能力爲祂作見證。」(第 viii 頁)
爲了論證這個主張,威爾斯在前九章中致力於探討神的屬性。在論述完神配得敬拜的尊榮之後,他在第十章轉向人類被神拯救的需要。
本書最後以三位宣教士榜樣的簡短事蹟作爲總結,這些人深刻明白神的主權,並歡喜地將神的榮耀傳到地極。全書始終聚焦於神的榮美,並清楚表明:我們之所以勞苦,是因爲神的本性引導我們的事奉。
威爾斯的一個重要見解是:最穩固的宣教動力,源自對神至高主權的認識(第 10 頁)。儘管神什麼都不需要,但祂出於智慧選擇創造了萬物。祂造了這個世界,使人可以認識祂,並差派祂的受造物去使人認識祂(第 24 頁)。威爾斯寫道:
「宣教工作爲何有意義?原因在此:它出於神的智慧。那位無所不知的神差派我們去傳揚祂。神揀選了這樣的方式,使世人得以認識祂。祂的揀選是智慧的。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並非因爲我們頭腦聰明,而是因爲祂是『獨一全智的神』,『但願尊貴和榮耀歸與祂,直到永永遠遠』(提前 1:17)。這就足以確立這項工作的價值。」(第 50–51 頁)
我們將認識這位良善之神的知識傳遞給他人,因爲神願意被人認識,這本身就是對的、是善的。
以傳揚神爲中心的宣教使命,規範了我們的事奉方向。威爾斯正確地強調,我們人類受造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認識神的救恩,更是要認識並享受神自己。當然,威爾斯也明確指出,若不認識基督的十字架與復活,我們便無法真正認識並享受神。神在福音中所顯明的義行,是祂榮耀的啓示(第 60–61 頁)。然而,宣教士需要得到提醒:他們的使命不僅是傳講福音,更是傳講福音所啓示的那位榮耀之神的知識。若我們這些傳講神的人對祂和祂的作爲認識膚淺,那麼我們所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將是膚淺的(第 28 頁)。
威爾斯批評一種實用主義的佈道方式,這種方式爲了獲得積極回應而故意將神和祂的福音簡化、包裝得更「容易接受」。但若宣教的目標是傳達神對祂自己的啓示給祂的受造物,那麼宣教士就沒有自由去傳講別的內容。無論聽眾如何回應,宣告神的良善本身就是我們的喜樂所在。
以神爲中心的宣教動機,對那些正身處於勞苦重擔中的工人而言,具有極其實際的意義。我真希望在我和妻子踏上宣教禾場之前,便讀過威爾斯的這本書。他對神良善的堅信,爲傳福音的人注入了穩固的屬靈力量。他寫道:
「這位榮耀的王,配得被人認識,並按祂的所是受人宣揚。那位宣講這位神的宣教士不會失敗。只要他的信息高舉那位至高主權的神,那麼即使這信息一生都未曾帶領一人歸主,它仍是有意義的。這信息不會被遺忘,它不能被遺忘。它將存留爲寶貴之物。無論是在世人、天使,甚至地獄中的魔鬼面前,它都是對神的頌讚!」(第 43 頁)
若要總結整本書的要義,可以這樣說:宣教的起點與終點,都是神以祂的智慧將祂的良善知識傳揚於全地。當人們沒有以認識神爲樂時,宣教的必要便顯明出來。威爾斯的論證也許沒有派博的名言那樣精煉,卻以其深邃與厚重,令人回味無窮。
我推薦威爾斯的這本書,因爲它是一部以神、祂的榮耀和良善爲根基,對宣教神學進行深入探討的神學著作。然而,如果要對這本書提出一點批評,那就是他未能指出「教會」是神智慧宣教計劃的中心。
除了書中某一段簡短地提到,神要藉著教會將祂百般的智慧顯明給宇宙萬有的執政掌權者(第 52 頁),威爾斯幾乎完全忽略了教會作爲「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的角色。這個疏漏既令人遺憾,也顯得有些奇怪,尤其是他在書的結尾引用了《以弗所書》3:20–21,這段經文正是關於神在基督和教會中所得的榮耀(第 155 頁)。
歸根結底,威爾斯的這本書當得起與《願萬國都快樂》同等的重視與欣賞。只要讀者牢記「認識神榮耀的知識」是由教會來守護並彰顯的,威爾斯的著作就能成爲對派博那句著名總結——「神配得萬民頌讚」——的有力辯護。凡神榮耀未被應得對待的地方,宣教就有其必要。那些最認識神榮耀的人,最有能力傳揚祂的美德。願榮耀歸給這位神,直到永永遠遠,在基督裡,並在教會中。
[1] 派博(John Piper),《願萬國都快樂:神在宣教中成爲至高》(Let the Nations Be Glad!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Missions),貝克學術出版社,2010 年,第 35 頁。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A Vision for Missions Must Be God-Ce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