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關於福音性(evangelistic)講道的書有很多。關於解經式(expositional)講道的書也有很多。然而,我們通常將這兩者視爲互不相干,而非不可分割。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爲,重生的人需要聖經學習,未重生的人需要聽到福音性的信息。
本文旨在質疑這個結論。相反,我想提出另一種思考方式,即我們在向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講道時應該履行的義務。我們堅信,重生與未重生的人都需要聽到神全備話語的宣講,並探索基督的救贖工作。
在一篇基督教的講道中既解釋闡明神的話語,又宣講祂的福音,這並不令人驚訝。事實上,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雖然沒有使用正常的詞語「解經式」和「福音性」),你會意識到不這樣想是荒謬的。
但許多人的想法確實與此大相徑庭。也許我們自己有些時候也想努力成爲更好的解經者,但從來沒有思考過怎麼在講道中呈現福音。或者也許我們想更好地傳福音,卻看不出這與我們的講道有什麼關係。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闡明這兩者是緊密相連的。
福音就是聖經的故事。如果我們在致力於宣講聖經,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在宣講福音。高偉勳(Graeme Goldsworthy)清晰地指出:「所有的講道,如果從忠於聖經的角度出發,在某種意義上都必然是福音性講道……闡釋性的、符合聖經的講道總是在解釋福音及其意義。」[1]
在舊約中,所有宣告的本源和焦點始終都是神的話語。在新約中,在基督裡應許的成就是所有教導的核心。
主耶穌事工的焦點是教導與祂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有關的真理。在《馬可福音》第 2 章,我們看到耶穌引用了舊約經文主題,解釋它們真正的涵義是指向祂自己。因此,祂稱自己是來迎娶新婦的新郎、人子、安息日的主。在舊約中,這些頭銜都與神本身密切相連。現在,耶穌宣佈這些都在祂身上得到應驗。
在整本新約中,我們發現解釋經文的意義與指向神在基督裡的好消息之間存在著緊密關係。在《路加福音》第 24 章,復活的基督與兩個門徒開展了非凡的聖經研讀。我們在《路加福音》24:27 讀到:「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稍後在同一章,當「十一個使徒和他們的同人聚集在一處」時(24:33),基督來到他們中間,對他們說(24:44-47):
「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
門徒們在《使徒行傳》中所宣講的福音性講道,遵循著同樣的模式——源於聖經,指向基督。因此,彼得在五旬節時首先引用先知約珥的話,並針對當時的處境解釋了這段經文。然後他通過引證《詩篇》,清晰地指出這段經文最終是指向耶穌的信息。
再次,在《使徒行傳》第 3 章,當彼得看到群眾注意到了神蹟的醫治時,他轉向摩西在《申命記》18 章中預言「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並宣稱耶穌就是那位先知。於是彼得開始闡明他們應當如何回應。在整本《使徒行傳》中,我們發現了這種模式(徒 17:2-3):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於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
當然,並非每一次福音性講道都必須是直白地對某段經文作出闡釋。在《使徒行傳》17 章,在希臘的學問中心雅典,保羅捲入與「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的爭論。有 10 節記錄了保羅在亞略巴古的講論(17:22-31),其中沒有引用任何舊約經文。
今天,傳福音的人也可能有類似的機會,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例如在大學校園或其他專門爲此目的舉辦的會議上,作一系列福音性或護教性的講論。當然,我們可以在我們的常規講道事工之外傳講基督的福音。
然而我們在週日宣講神的道時,永遠不應該忽視指向基督。無論我們用新約或舊約來講道,使徒們的佈道都是向神的子民宣講神話語的典範,總是指向祂的應許在基督裡已經成就了。
這種模式在新約書信(一些受聖靈感動所默示的基督徒講章)中得到延續。在寫給加拉太和羅馬基督徒的書信中,保羅依據舊約嚴謹地論證了福音。他常引用的經文是《創世記》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爲他的義。」在《加拉太書》第 3 章和《羅馬書》第 4 章中,保羅嚴謹地論證並熱情地宣講了我們在基督裡所擁有的盼望。透過信心之眼,《希伯來書》的作者帶領我們查看舊約中的故事和聖殿中的禮儀。他刻意這樣做,目的都是要將我們指向基督。
對於一位基督徒講道者來說,聖經的範式就是向神的子民宣講並解釋神的道。而這道的核心總是基督。因此,今天我們也需要既是解經式又是福音性的講道。讓我們簡單地思考一下這兩方面。
解經式講道的目的就是讓神的子民獲得神的道。這種講道的重點是聖經本身,講道之人的信息重點也是它。這就是解經式講道的意義——呈現神的道。
當然,基督徒應該得到神話語的餵養。正如主耶穌對那試探人的所說的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路4:4)在祂的回答中,耶穌表現出了對神話語完全的依賴。祂引用了《申命記》8:3,在那裡,耶和華藉著摩西的口對快要結束曠野漂流的以色列人說,祂最重要的供應不是嗎哪,而是祂的話。
非基督徒同樣需要神的道。那些尚未相信福音的人需要聽到有人告訴他們若離開基督便毫無盼望。他們需要得到神的話語;他們需要神的靈讓他們爲罪自己責備自己。他們一直在神的審判之下,所以需要聽到神的恩典。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解經式講道來實現。通過這種忠於聖經的講道,非基督徒可以看到撒但謊言的破綻,神的真理得以揭示,使他們的內心得到監察,基督的恩典向他們彰顯。
在當代,我們通常將傳福音看作是簡短而緊迫的事,而基督徒的造就則需要耐心和謹慎。實際上,真正的傳福音往往同樣需要耐心地追求,同樣需要小心謹慎地對待。也許你教會中的基督徒需要學習《創世記》裡的真理,以更充分地明白造他們的是聖潔的神並且這位聖潔的神至高無上,或者他們應以以悔改和信心來回應神的憐憫。但我們非基督徒的朋友同樣需要這些,一點都不比基督徒少。
神使用人耐心地解釋《創世記》1-3 章、《馬可福音》或《羅馬書》的前幾章而讓人歸向自己,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我們身邊的非基督徒已經在罪中和撒旦的欺騙中渡過了一生;如果神用比區區幾分鐘更長的時間來推翻撒但的謊言,通過對祂創造本意的解釋闡釋祂關於婚姻和性、工作的本意以及祂的最高權柄,從而使罪人受到責備,我們還會感到驚訝嗎?我們都全心全意(並非不情不願地)、完全徹底(並非部分)地參與了亞當的背叛。我們可能需要一個徹底的提醒,提醒我們一直在忽視甚至否認我們對造物主的責任。
通過解經式講道,非基督徒需要接受真理的教導,瞭解神如何看待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的這個世界。他們需要受到挑戰,重新思考自己的優先次序、工作、家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命。他們需要透過神的道來重新診斷自己。無論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都需要聽到對神話語的解釋。
福音性講道的需求也顯而易見。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 10 章的論證令人震撼,它建立在這樣一種觀念的基礎上:「信道是從聽道來的」(10:17)那些尚未聽到耶穌基督福音的人,需要聽到。這非常直白。然而,關於福音性講道,仍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值得思考。
什麼是福音性講道?
首先,一些人對什麼構成了福音性講道有誤解。有人認爲福音性講道必須煽情。另一些人的假設則正好相反——事實上你全部的目標就是向訪客推薦福音,這就決定了福音性講道必須以「迎合」爲中心。還有人認爲,任何好的福音性講道都會充滿最新的護教辯論。但福音性講道並不必然與任何特定風格綁定。另一些人則覺得,福音性講道必須在爲期一週的特會、復興大會或在主日晚間(傳統上)舉辦的福音會——這是二十世紀英國許多福音派教會的傳統——中宣講。但是,福音性講道的背景當然不能決定何爲真正的福音性講道。
還有一些人認爲,任何帶來歸信的講道都必定是福音性講道。相反,他們可能會暗示,任何沒有帶來歸信的講道都不可能是真正的福音性講道。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根據結果來充分評估我們是否持守了忠心。還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如果他們的動機是要做福音性講道,那麼這場講道就一定是福音性的。但當然,講道不會僅僅因爲講道之人的動機就成爲福音性講道。我們的動機並不總是在講道中得以實現。
決定一篇講道是否可恰當地稱爲福音性講道的標準,不是我們的動機、事後的結果、環境或風格、時間或地點,而只有一點,那就是它的內容。福音是否存在?更好的情況下,它是否有力地向罪人呈現了他們的需要?只有這個關於內容的問題才能決定一篇講道是否真正是福音性的。
誰需要聽福音性講道?
另一件使我們在講道時感到困惑的事情是誰是非基督徒並非總是顯而易見。有時連他們自己也看不清楚。也許一個人很有道德感,甚至很虔誠。也許他們甚至還是教會的成員。偉大的清教徒牧師威廉·帕金斯(William Perkins)說,一般來說教會中「既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這是我們會眾中的典型情況。」[2] 這些未重生的肢體可能從來不認爲自己需要聽到福音的宣講和解釋,但他們可能在最健全的教會中存在多年,既未認清自己的罪,靈魂也未重生。
如果連講解神話語的講道者都無法辨清會眾的這些狀況,這種困惑就更加劇了。儘管那些蒙召向神子民傳講神話語的人應該具備出眾的洞察力,但沒有一位牧師能像主耶穌那樣洞悉人心。在外表看起來很敬虔的會眾中,可能有些人實際上是自以爲義,或者像清教徒常常說的「福音中的假冒僞善之人」。
清教徒文學中著名的例子是約翰·班揚(John Bunyan)筆下的虛構人物「罪惡先生」(Mr. Badman)。這位虛構的僞君子過著外表上道德高尚的生活,知道自己與教會有些關聯,甚至死時也問心無愧!正如班揚在《天路歷程》第一部結尾所說:「我看到了一條通往地獄的路,甚至它就在天堂大門的旁邊,它就像毀滅城一樣能直通地獄!」講道之人需要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從而認識到總是需要宣揚福音。
因此,扎實的福音性講道對基督徒也有幫助。誰的心還沒有完全通過上帝在基督裡爲我們提供的救恩而認識到上帝的良善?下一次聽你講道的人中,有誰完全理解了上帝在基督裡對我們的愛?誰的感激之情是最飽滿的?誰的盼望是如此鮮活?誰的信心如此堅定?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解釋上帝的話語來探求福音而得以實現。探求上帝的聖潔、思考祂的權利、思索我們的目的、追溯我們的罪、默想基督、描繪祂工作的各個方面、揭示信仰的本質或揭露錯誤的悔改——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爲講道的主題,通過讓上帝的子民接觸上帝的道,不僅可以向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人傳揚福音,還可以造就那些聽過福音的人。
就其本質而言,解經式講道應該傳揚福音和造就人。約翰·派博(John Piper)將講道本身簡單地定義爲「神差遣的信使宣告好消息」。[3] 好的福音性講道應該始終通過慎重地宣揚上帝的福音來造就上帝的子民。
對基督徒來說,聽到這樣的福音性講道很重要,因爲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聲稱相信的福音。隨著我們頭腦的理解,我們內心的領悟也會增長和加深。哪個基督徒不希望更清楚地瞭解上帝的聖潔、祂即將來臨的審判、人類的目的、我們的罪、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或所需的悔改和信心呢?
基督徒不斷地加深對福音的理解會帶來什麼結果呢?有幾種結果,但我只說三種。
首先,對福音的理解不斷加深會讓我們這些基督徒讚美。上帝希望我們讚美祂。祂的道充滿了對我們的鼓勵,甚至勸勉我們來讚美祂(申 8:10;詩 33;賽 12:4;徒 15:14;羅 9:17;彼前 2:9)。永恆都不足夠讓我們充分地感謝上帝,也不足夠讓我們探索我們應該讚美祂的全部理由。宣講祂的福音向我們展示了祂最親切、最慈愛的品格。正如撒母耳·克羅斯曼(Samuel Crossman)優美的讚美詩所唱的那樣:
歌頌無比大愛,
深奧奇妙難猜。
加於冷酷之人
鐵石心腸爲開。
克羅斯曼繼續詳述了上帝愛我們的方式,其中最令人感慨的莫過於這一點:
飛鳥有巢可棲,
狐狸有洞可宿,
祂竟漂泊到死,
葬於借來之墓,
天是祂座,墓是我份,
爲施救恩,祂竟躺臥。
更深地理解救主對我們的愛,就會讓我們讚美上帝。
以福音爲導向的講道在基督徒聽眾的生命中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將聖經知識越來越多地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隨著越來越多地探討和解釋福音,隨著越來越多地根據福音的內涵得出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並且據此駁斥錯誤的結論,福音就會更多地編織進我們的生活之中。它成爲我們理解世界的過濾器。它保護我們遠離罪惡,指引我們走向聖潔。
對上帝聖潔的健康理解會讓我們更加想要讚美上帝,更加想要讚美祂的能力。我們捍衛祂話語的無謬性不是基於對人類作者的高度評價,而是基於對上帝的讚美以及認識到祂有能力創造出能夠理解祂啓示內容的受造物。
對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受造這一認識的不斷加深,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非基督徒藝術家、小說家、企業主或科學家如何創造出美好的事物,或者非基督徒爲何能擁有美好的婚姻和美好的家庭。我們對此並不感到困惑。我們明白,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受造的。
不斷加深對福音的認識可能會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罪對上帝的冒犯,從而使我們過上更加聖潔的生活。我們可以繼續探討神學的每一個分支,因爲它們都是從福音中流淌出來的,並思考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每個分支會如何使福音與我們每天的每個想法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忠心的指向福音的解經式講道帶來的第三個結果就是,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個人性的傳福音應該會變得更加稀鬆平常和自然。如果我們清楚地看到福音與這部電影或那篇社論所支持的世界觀、你孩子所做的這個決定或你朋友工作中所面臨的那個道德困境之間的聯繫,那麼福音就會更自然地進入我們的談話中。
這些裝備齊全的基督徒不會突然改變與非基督徒朋友的話題,而是能夠看到福音如何成爲了所討論問題的根源。當然,我們也可以在談話中刻意地預備好隨時傳福音,但是在福音及其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方面接受過良好教導的會眾應該會更自然地、因而也更經常地傳福音。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以及更多原因,牧師們定期地向自己的會眾講福音性解經式講道,在聖經上是正確的,在實踐中也是有幫助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需要聽到福音。
如何福音性、解經式地講道
人們可能會問,講道怎樣才能既忠心地傳揚福音,又忠實地解經呢?也許提問者能夠理解以某些經文爲文本的講道如何做到這一點,但是否每一篇經文的解經都能以福音爲中心呢?筆者深信,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斬釘截鐵的「是的」!
關於講道兼具福音性和解經式的文章很少,但好的合乎聖經的講道在本質上肯定是兩者兼備。解經式講道可以是最佳的福音性講道。誰聽過或讀過博愛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關於《創世記》或《羅馬書》前幾章經文的講道,或鐘馬田(D. Martyn Lloyd-Jones)關於《以弗所書》第 2 章的講道,而不同意這種觀點呢?
雖然本文並沒有聲稱解經式和福音性是同義詞——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但應該清楚的是,它們通常是密切相關的,當講道者將解經和福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時,聽眾應該會得到極大的益處。
我們到底要怎麼講這種合乎聖經的福音性講道呢?這是本文接下來要討論的主題。但在討論這些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幫助的實踐性問題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檢查一下自己對聖經信息的理解。
作爲公開宣講上帝話語的人,牧師和教師都必須明白,整本聖經都是福音性的。《創世記》和《出埃及記》中的故事、《詩篇》中的智慧、以賽亞和以西結的警告和預言、耶穌的比喻以及保羅的書信,所有這些都是福音性的。它們包含並傳達了上帝是誰,祂爲什麼創造我們,我們是如何失敗的,上帝在基督裡做了什麼,以及在這一切的基礎上我們現在蒙召悔改並且相信等偉大的主題。在講道時,我們不應該僅僅在舊約中的道德主義信息中插入福音綱要;相反,我們需要理解上帝的律法如何將我們引向上帝的福音。我們需要在教導每一段經文時都做到這一點。
有了對聖經的這種理解,解經式講道就會更自然地成爲傳福音的渠道。確保我們有這樣的理解是我們可以採取的第一個實踐步驟,它可以使我們的講道和福音結合在一起。
假設我們對聖經有了這種福音性的理解,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方式使我們自己的解經式講道事工更忠實地傳揚福音。
受眾
教會每週主日的正式聚集主要是爲基督徒而不是非基督徒舉行的。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爲聚會做計劃,包括我們的講道,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造就教會來榮耀神。當然,傳福音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我在上文所論述的——但它絕不是主要目的。我們講道的目的是餵養交託給我們的羊群。
當然,如果你在解經式講道上做得很好時,那麼你必然也在福音性講道上做好了。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經常發現偉大的解經式講道者的事工在傳福音方面也如此蒙福。上帝高舉祂話語的宣講。我們要認識到,主日早晨的會眾不是一群固定的葛培理佈道會的聽眾。他們不是我們需要吸引和留住的聽眾,而是需要牧養和餵養的會眾。然而,當我們忠心地傳揚上帝的道時,假冒爲善之人會獲得重生。非基督徒也會在他們的家人和朋友身上看到這種改變,他們也會因著上帝的恩典,最終近前來。
因此,我們在崇拜中應該考慮到非基督徒的存在。我們的聚會可以保持對非基督徒適當的敏感度並且作出一些友好的表達,而不必調整一切以適應首次到來的訪客。當我們作爲一個教會聚會時,我們是像一個家庭一樣聚集在一起維生。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所做的部分工作自然是爲那些尚未成爲基督徒的人禱告並向他們傳福音。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應該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
我們應該時不時地提醒人們,爲什麼我們要在崇拜中做這些事。我們應該用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講道。我們甚至可以時不時地解釋一下什麼是章節以及經文的編號,以及其他一些對我們這些已經成爲基督徒多年的人來說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一個基督徒會因爲別人簡單扼要地向他們解釋真理而受到傷害,就像沒有一個非基督徒會因爲牧師鞭辟入裡地講解了一段他們並不完全理解的經文而受到傷害一樣。當教會全體都獲得了幫助時,他們也會獲得幫助。
標題
甚至講道的標題也可以奪人眼球,吸引人們思考自己的生活,並考慮來聽講道。激發興趣並不一定要犧牲內容。你可以給《出埃及記》系列取名爲「新的開始」。你可以給《約翰一書》的系列取名爲「基本問題」:
這樣的標題既忠於要講解的經文內容,同時又有助於喚起人們關注這些內容與那些尚未成爲基督徒之人的相關性。非基督徒和基督徒自然都會對它們感興趣。你的非基督徒朋友對《約翰一書》系列講道的廣告不感興趣,並不意味著他或她對約翰在這些書信中論述的問題不感興趣。這正是上面列出的這些標題的目的所在——揭示經文的內容,並就經文可能與他們的生活產生交集的地方給出一些提示。
甚至我們生活中的事件也會讓我們對上帝的道產生興趣。標題可以反映這種興趣。危機(如 2001 年 9 月 11 日事件)、不尋常事件(如千禧年)或常規節日(感恩節、聖誕節、新年、復活節)所引起的對基督教文化的興趣可以很好地用於福音目的。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想出一個相關甚至吸引眼球的推廣性標題。
引言
我們講道的引言也可以體現出我們在解釋上帝話語時帶著福音性的意圖。我們可以滿懷期待地開始講道,但不能錯誤地假定聽眾會感興趣。當然,會眾中忠心的成員應該感興趣,但他們並非總是如此。有些人會分心,有些人會心硬,有些人會不知所云,還有些人會感到疲倦。如果在讓他們聽道之前,先告訴他們爲什麼要聽道,就會對他們有所幫助。在引言中,提醒我們自己我們所講文本中的核心教義爲什麼重要以及重要性體現在哪裡是一項有用的練習。
如果引言對我們的基督徒聽眾如此有用,那麼對我們的非基督徒聽眾當然也不例外。引言強調並試圖證明相關性,仔細劃分難點,承認熱門話題的不確定性,所有這些都有助於鼓勵聽眾仔細聆聽講道。
教義闡述
好的解經式講道應該清楚地向人們解釋福音本身。雖然整本聖經——以及其中的每一篇經文——都是福音性的,但在講道中用一些時間簡單明了地闡述福音本身仍然是有益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 15 章的開頭就這樣做了。我們也可以這樣做。考慮做一些簡單的解釋,比如這樣的解釋:
聖潔的造物主爲祂自己創造了我們。我們犯了罪,與祂分離。但我們要向祂交帳。我們可能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忽視祂,但我們絕不能永遠躲避祂。到那時,祂將爲我們的罪審判我們。到那時,我們所享受的祂的恩慈將結束,祂的公義將開啓。我們唯一的盼望就是祂在基督裡所做的一切。上帝成了人,過著完美的生活,承擔了所有願意離棄自己的罪並信靠祂之人所有的罪。祂死在十字架上,承擔了祂所有子民的罪。原告基督卻爲我們這些有罪之人承受了刑罰。祂成了我們的贖罪羔羊。祂現在呼召我們在祂的復活中承認上帝悅納了祂的犧牲,在基督裡的人已經滿足了祂的公義,並呼召我們爲罪悔改,信靠基督,從而得到饒恕和新的生命。
講道中應該包括這樣一些簡單的陳述,或許可以根據所解釋經文的主題,詳細解釋其中的一個或多個論點。一個清晰的總結可以給經文所引出之福音的所有其他方面增添光彩。就像夕陽美麗的餘暉一樣,它可以回溯講道所涉及的話題,讓我們透過上帝在基督裡爲我們捨己救贖之愛那清新溫暖的光輝來重新審視這一切。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傳達出了好消息。
當我們在講道中傳揚好消息時,尤其要小心不要把這一福音作爲改善罪人生活的一種選擇。畢竟,一個屬肉體的人會認爲什麼更好呢?像「你害怕死亡嗎?」或「你想要幸福嗎?」或「你想知道你生命的意義嗎?」這樣的引導性問題都是出於好意,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被聖靈所使用,使人悔改歸主。但這些問題也可以簡單地用「不」來回答。如果把這些問題當作那些思考福音之人的出發點,就會使福音聽起來分量太輕了。
就我個人而言,當我蒙召講道,我就處於巴克斯特(Baxter)所說的「作爲一個將死之人向將死之人傳道」的狀態中時,我並不在乎我的聽眾是否懼怕死亡、渴望幸福或想要尋找生命的意義;我知道他們終將死去,要站在上帝面前爲自己的生命交帳。此外,我知道他們爲自己辯解的努力會必失敗,因爲我知道上帝會公義地將他們打入永恆的地獄中。
作爲一個與他們有著共同軟弱的墮落之人,我對他們的同情迫使我告訴他們真相,而這並不取決於他們一時的興趣,也不取決於我能否找到合適的營銷廣告來吸引他們。事實上,他們要向上帝交帳。上帝是他們的造物主,也必將是他們的審判者。
因此,我覺得像《馬可福音》8 章 38 節這樣的經文很有用,耶穌在其中教導說:「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做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做可恥的。」保羅在《使徒行傳》17:31 中說: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做可信的憑據。」《羅馬書》3:19-20:「我們曉得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爲律法本是叫人知罪。」或《希伯來書》 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這些經文強調了上帝對我們的審判是無法逃避的,而這與我們在生命中任何時候是否對上帝感興趣無關。這種需要——而不是營銷式的呼籲——應該成爲我們講道中福音性呼召的基礎。我們的福音性講道聽起來不應像銷售代表在做推銷,而要更像法官在召喚。
闡述
好的福音性闡述可能不足以包含整個福音。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很好地捕捉到了人生沒有了上帝的空虛和無意義。流行小說、電影、社論和政治局勢同樣可以揭露虛僞、貪婪、幻想破滅、責任等許多與福音相關的主題。使用這些材料可以幫助我們的非基督徒聽眾思考我們所講的內容,就像《使徒行傳》 17 章中當保羅引用希臘人自己的碑文和詩時他們就會聆聽保羅一樣。如果我們認爲某人能理解我們的想法,我們就會更好地聽他講話。我們的非基督徒朋友在這方面也不例外。
個人見證是闡釋聖經真理的一種特別恰當的方式。當然,一篇關於「耶穌爲我所做的一切」的見證可能沒有包括對福音清晰的介紹;但無疑地,它也可以包括福音,而且當我們想到了這一點,就可以把福音包含在裡面。在你的講道中舉例說明福音真理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無論是在歸信的時候還是在以後的生活中。這種生動的例證可以讓一個清晰的觀點在人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它可以通過感同身受的方式來作出闡釋,這是任何嚴密的推理都無法做到的。上帝從關於祂恩典的見證中得榮耀。在你的講道中展示這一點。
應用
當然,我們的應用可以在很多方面帶有福音性。即便是我們從經文中引申出的應用,也有助於揭露這個世界淺薄的公義和人造宗教膚淺的解決方案。通過解經暴露出基督之外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是不充分的,就像醫生的診斷一樣有助於闡明福音,迫使某人服用處方藥。俗話說,「好的診斷是痊癒的一半。」
基督教的講道者應該特別注意說出關於罪的真相。我們的講道絕不能以我們認爲聽眾在情感上的承受度爲最終標準,更不能以我們認爲共同體中非基督徒聽眾的認同度爲最終標準。我們講道的目的不是爲了提高聽眾的自尊,而是爲了讓他們承受永恆中的救贖。以愛揭露罪是我們講述真理的必要組成部分。這種揭露最初往往會不受歡迎。在聖靈做說服和定罪的工作之前,肉體中的罪人永遠不會同意自己應該被定罪。
我們應該以謙卑的態度宣講人類犯罪的真相,從一個同爲罪人的角度向其他罪人解釋這些事情。我們應該像希望醫生坦白地告訴我們自己的健康狀況那樣,堅定地宣講人類犯罪的事實,尤其是在宣講壞消息的時候,尤其是在信息很可怕的時候。正如古希臘諺語所說,朋友的反面不是敵人,而是奉承者。當我們奉承我們的聽眾時,我們沒有幫助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探索罪的真相,追溯罪在我們心中的軌跡,揭露上帝對罪的判決及罪之毀滅性結局的真相,是基督教講道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我們必須委身於忠實地解釋聖道,尤其是在聖道會糾正或定我們的罪之處。我們出錯之處,正是我們最需要被糾正之處。禮貌不能代替誠實。如果在人際交往中是這樣,那麼在我們與上帝的永恆關係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此外,即使在最墮落的人心中,也存留了一些東西能見證上帝揭示的我們犯罪之真相。我們心中上帝的形像,我們的良知,在每個人的心中呼喊,即使它的呼喚常常是無聲的或前後矛盾的。我們走上講台,不是爲了贏得非基督徒朋友的認可,而是爲了贏得他們的靈魂。上帝的聖靈會通過忠心宣講的真理來達到這一目的。
我發現在預備福音性解經式講道時,有一種方法很有幫助,那就是做一個表格,橫向欄目中是講道的要點,每個要點下面都有縱向的行列。這些行列幫助我按照次序思考:這段經文在救贖歷史上有什麼獨特之處;這段經文對非基督徒以及我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它是如何在基督裡實現的;它對基督徒個人和我們的地方教會有什麼應用。
雖然幾乎不可能在任何一次講道中爲每一個要點都找到應用,但像這樣從各個方面仔細地思考經文的含義和應用,可以幫助我像非基督徒朋友那樣聆聽經文,從而爲在講道中倚重哪些部分以及在哪些部分深入地挖掘而禱告。在講道之前,帶著禱告的心回顧一下講章總是大有益處的,以便思考在哪些地方可以最好地突出人的需要和神的供應這兩個福音要點。
然而,在福音性解經式講道中,福音不應該僅僅通過我偶然注意到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聯繫(例如,突發奇想地將《約書亞記》第 2 章和第 6 章中的紅繩與基督寶血的顏色聯繫起來)來呈現,而是通過故事本身的結構呈現(例如,喇合相信探子告訴她的上帝話語的真實性,因此有效地悔改和相信,並因此得救地融入了上帝的子民)。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非基督徒看到幾個世紀以來神的話語和拯救行動的見證一致,所有這些都指向非基督徒的需要和神在基督裡的供應。深入淺出地講解一段經文及其在許多不同生活領域中產生的影響,可以揭示沒有基督的生活是多麼膚淺,而上帝呼召我們去過的生活又是多麼豐富。我們必須以福音性的方式應用這段經文。
邀請
解釋了上帝的話語之後,絕不能不邀請人對此作出回應。講道中不僅要包活邀請,更要有要求,讓所有聽眾都順服上帝,承認自己的罪和上帝的主權,從罪中悔改,信靠基督得救。
我們聖潔的造物主在這個時代對我們這樣的罪人所說的話總是必然包含了悔改和相信這兩個要求。如果我們不反映上帝的救贖旨意,我們還能怎麼忠心地代表聖經的任何其餘部分呢?
我們邀請人們出回應的一些方式可以是在崇拜結束後在某個指定的地點或時間與他們交談。我們可以鼓勵他們與周圍的人或基督徒朋友交談。我們可以向他們提供書籍或一系列的課程。
最好避免某些形式的邀請,這種邀請的特徵是讓他們以爲回應了我們的這些邀請就是已經對基督做出了回應並且因此而得救了。今天,在許許多多的福音派教會中,混亂和屬肉體的情緒佔據著統治地位,表明了這種心懷善意的錯誤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災難。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必須懇切而迫切地呼召人們對福音做出回應。如果不這樣做,就等於是違背了上帝賦予牧師們宣講祂話語的呼召。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如果我們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沒有一顆愛失喪之人的心,那麼我們的講道就很難燃起傳揚福音的激情,而這正是福音的魅力所在。我們必須受呼召我們的福音所激動,我們現在蒙召是要去宣講福音。
以上就是幫助我們在解經式講道時兼顧福音性講道的一些要點。
我們應該理解整本聖經是以福音爲中心的。我們應該考慮到非基督徒——我們認的出或認不出的——坐在我們中間。我們可以宣佈說我們將就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講道(雖然講道本身僅僅是對《希伯來書》或《瑪拉基書》做出簡單闡述)。我們可以通過介紹講道本身來說明聖經與大家共同關心之問題間的相關性。我們可以清楚地陳述福音,生動地通過親身經歷來闡釋福音,通過禱告尋求將福音應用出來的方式,並且明確而懇切地呼籲人們對福音作出回應。
在所有這些方面,我們的解經式講道都能彰顯福音。
我之所以如此確信解經式講道的力量,一個原因是我在大學時的一個暑假聽到過一系列講道。我當時在一個大學團契的營會裡,博愛思通過《創世記》》的前幾章和《羅馬書》的前幾章進行了解經式講道。這些信息是我迄今爲止聽到的最有力的解經。神的話語娓娓道來,其清晰的表述使本已榮耀的真理榮上加榮。我們罪的黑暗和上帝憐憫的深邃從未如此明顯地呈現在我面前。
同時,這些信息也是我所聽過的對福音最清晰的解釋。基督的十字架以及悔改和信心的必要性再清楚不過了。我這個美南浸信會的復興參與者從未聽過的一些最有力量的福音性佈道穿插在厚重的解經中。上帝的恩典彰顯爲大。幾十年過去了,我對這些講道中解經結合福音而產生的幸福回憶絲毫沒有減退。
而且,在上帝美好的旨意中,我還曾多次因聽到既有福音又有解經的講道而蒙受祝福。我想,在神的幫助下,我也是這樣講道的。如果你在讀這篇文章,我猜你可能也是這樣做的。即便我們的講道不能像那些巨匠的講道那麼好,我們至少可以傳講同樣的信息並爲了同樣的目的而講道——使上帝在拯救罪人和造就教會的過程中得到榮耀。
如果你是一位對此仍有疑問的講道者,那麼下次當你嘗試不解經而單單做福音性講道時,請考慮一下通過解釋一段經文來向同一群人講道,會怎樣加強你的信息,會怎樣解釋你的觀點,會怎樣激發你們的熱情,會怎樣深化你的框架。某段經文是否會幫助你的聽眾嘗試去掌握、理解和記憶?這樣的解經式講道會強化你的福音事工嗎?
更重要的是,當你下一次進行解經式講道時,考慮一下不傳福音的解經式講道會是什麼樣子。你真的可以在不講福音的情況下探討舊約中的律法這個主題嗎?離開基督,你能理解大衛對上帝及其話語的喜愛嗎?如果不理解上帝將在基督裡做什麼,你能介紹以賽亞的盼望或以西結的異象嗎?如果不清楚地談論上帝的聖潔、我們的罪、基督的犧牲以及我們需要的悔改和信心,你能解經耶穌的教導或約翰的書信嗎?
通常情況下,要做好傳福音的工作,就必須認真解釋上帝的話語。認真解釋上帝的話語總是需要福音。兩者都不可偏廢;如果我們要向上帝的子民傳講上帝的話語,就必須在我們的講道中做到這兩點。[4]
* * * * *
[1] Graeme Goldsworthy,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95–96.
[2] William Perkins, The Art of Prophesying (1606; repr. Edinburgh: Banner of Truth, 1996), 62.
[3] John Piper,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Preaching (Grand Rapids: Baker, 1990), 27.
[4] 雖然有許多關於講道的書可以推薦,但讓我推薦三本: Edmund P. Clowney, Preaching and Biblical The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1; repr. Phillipsburg, N.J.: P&R Publishing, 1979)(中譯:克羅尼 著《講道與聖經神學》); Graeme Goldsworthy,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中譯:高偉勳 著《聖經神學與解經講道》); 以及John Piper,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Preaching (Grand Rapids: Baker, 1990)(中譯:約翰·派博 著《神在講道中居首位》).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Evangelistic Expository Pr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