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欄目
對於牧師來說,培養領袖的重要性並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然而,這項事工很容易讓人覺得太過沉重,尤其是當事奉中還有許多其他事務需要附上精力時。因此,秉持那位忠心訓練我的牧師所彰顯的精神,下面提供了九種幫助你培養領袖的方法,以便在你離開教牧崗位後,能夠有人繼續承擔教牧的工作。
堅守純正教義,是忠心福音事奉的關鍵。但保羅的眼光沒有止於自己的事工,他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 2:2)。保羅不僅關心提摩太是否繼續持守正確的信仰,也關心他是否把真理教導給其他人,好讓他們能把真理傳得更遠。
在培養同工時,我們很容易把「結果子」與「忠心」對立起來,只強調後者。但真正的忠心,應該是努力結出果子。當你退休時,你不會希望教會的下一階段步悲劇性的舊約故事的後塵:「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撒母耳的)兒子卻不行他的道」(撒上2:12,8:3)。
所以,當你問自己:「我在事奉上是否忠心?」時,不要只看你自己,也要看看那個將來要接手你職分的人。你正在爲他的預備做些什麼?
保羅就是這樣一位希望提摩太成爲牧人的牧者。若不是這樣,他也不會稱讚提摩太服從了他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提後 3:10)。如果你想培養出忠心的同工,你自己就要成爲那個值得他們效法的人。就像中學生看完史蒂芬‧庫裡(Steph Curry,NBA知名球員——譯註)的精彩片段後想在三分線外投籃,或是約翰‧派博聽完約翰‧奧肯加(John Ockenga)的講道後也渴望成爲傳道人一樣,你教會裡的「下一位」也需要一個激勵人心的榜樣。
我盼望我對耶穌和祂話語的熱愛能激勵他人願意跟隨我。親愛的牧者弟兄,你也要成爲那些正在觀看你之人心中的榜樣。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爲要裝備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 4:11–12)
教牧事工是爲聖徒而設。在我們熱心做主工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結果就是留給其他人的服事空間少之又少。這不僅阻礙了成員們的屬靈成長,也讓教會成爲一個不利於培養未來長老的環境。
我小時候在家中就經歷了類似的情景,這也是我爲什麼到現在動手能力依然很差的原因。我們家修東西總是請專業人士來,沒人教我怎樣使用工具修理。同樣的,培養教會領袖,就是要把神的話語交到弟兄姐妹手中,並裝備他們去使用。
當有人來找你,提出對某位成員的顧慮時,不要成爲那個總是出手處理一切的「專業人士」。你可以給予建議,但更要幫助教會承擔起牧養的責任。未來的領袖,往往正是在這樣的操練中興起的。
每當我望向會眾時,我都會試著去想,神是否正在興起一些人成爲長老。其中一個辨識的方式就是聆聽。聽聽其他成員在屬靈上會依靠誰來幫助自己;聽聽弟兄們是如何談論他們的肢體——他們是否關心別人?是否熱愛真理?大衛‧赫爾姆(David Helm)曾對我說:「領袖天生有好奇心。」所以,當有個年輕人總是問你一連串關於聖經的問題時,不要感到厭煩,要留心觀察——他將來很可能成爲一個領袖。
但不要只是聆聽,也要看出實際的果子。是誰常常出現在身邊、又能聚集眾人?最近我在幾位受洗見證中聽到同一個弟兄的名字,這一下子就讓我注意到了他。我們長老會專門預留時間來討論潛在的長老人選,也刻意花時間與這些弟兄相處。
訓練一隻狗最好從它小時候開始——雖然那時它還在咬東西、隨地大小便。同樣地,雖然我們絕不能忽視《提摩太前書》3:1–7 和《提多書》1:5–9 中關於長老資格的教導,但有時候我們把標準設得太高,反而忽略了那些本該被培養的弟兄。
我在訪問蘇格蘭的 20Schemes 機構時意識到這一點的。梅茲‧麥康奈爾(Mez McConnell)指出,在毒品氾濫、生活貧困的社區裡,其實和郊區一樣也有很多潛在的領袖,只是需要更多努力去發掘。我回到教會後,重新尋找那些我以前忽略的人。我發現,有些弟兄雖然還不具備擔任長老的資格,但他們在小事上是忠心的——他們常出席聚會、謙卑、有好奇心、也有時間。這些就已經足夠成爲有目的的門徒訓練對象了。門訓和耐心,是培養一位長老不可或缺的。
如果我們要培養忠心的傳道人,就必須效法羅伯特‧柯爾曼所謂的耶穌「福音工作的大計」:耶穌揀選十二個門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 3:14)。同樣地,如果你希望門徒成爲像你一樣的人,他們就必須親近你、認識你。
這種「親近」對每一位牧者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形式,但不論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都應盡可能把「與我同行」的原則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我有一位弟兄每週三會與我共進午餐,一起討論我講道的經文。每週六晚上,我會朗讀講章,讓一群弟兄給我反饋;講道完的主日晚上,另一組弟兄會對整篇講章提供回饋。不論我在哪裡,我都希望「下一個人」能在我身邊。他需要看見牧養的願景,也需要有人幫助他一步步走上這條路。
保羅提醒提摩太:「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 1:6)。如果連提摩太都需要鼓勵,好叫他成爲神所呼召他成爲的人,那些還未被按立、甚至沒有像保羅親自帶領的弟兄,豈不更需要幫助和勉勵嗎?成爲牧者的渴望,是在時間中逐漸成長的,而它最健康的成長方式,是有人同行、有人扶持。
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來牧養未來的長老。例如,問一些能幫助他省察的問題:「如果五年後你還不是長老,你覺得是什麼原因?」盡可能鼓勵他現在的事奉,因爲人往往更願意做自己擅長的事。用你的牧者之愛去祝福他,他也許就會渴望去同樣祝福別人。事實上,當你發現他有潛力時,可以把一些事工交託給他,好讓他在實踐中成長、成熟。
沒人教過我怎麼打鼓,但如果你給我兩根鼓棒和一套鼓,我也能「敲出點聲音」。問題是,沒人會想聽。
同樣的,我們不應該只是把一個年輕人推上講台,只給他一本聖經,然後說「祝你好運」。正式的裝備訓練,對於建立能力和信心都至關重要。我想爲「接班人」預備最好的條件,使他能受託付、能被使用。如今這通常包括一起參加西緬(Simeon Trust)的講道工作坊,開設我自己的講道課程,甚至有可能提供實習機會。
不過,其實也可以更簡單。過去幾年,我對第一次講道的弟兄的訓練方式,就是連續四周每週一次的聚會,一起討論如何預備講章。當他們最終在主日晚上的聚會中講道時,已經可以確信自己的講章是忠於聖經、對人有益的。
我不是在教室裡指導我兒子如何打籃球,而是在球場上。球員需要上場。如果我們要培養更多傳道人,他們就需要實戰的機會。
機會有很多種形式。例如,帶領會眾誦讀聖經或帶領公禱,都是給初學者提供反饋的好機會。我們教會有主日晚間聚會,這成爲首次講道者的一個戰略性平台。我也盡量在主日上午與需要更多經驗的弟兄輪流講道。無家可歸者收容所、老人中心、其他教會……這些地方都能提供更多講道機會。你能提供多少就提供多少,因爲傳道人需要講道來成長。
事工的目標不僅僅是「忠心講道、沒有醜聞」就好。當我們將來向主交帳時,我們應當盼望自己事工的果子中,有一部分是那些更忠心的牧者——是主藉著我們一同興起的。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Nine Habits of a Pastor Who Raises Up Pas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