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文章
文章
傳講完整的講道

解經式講道在近幾十年間日益盛行。自從改革宗神學俘獲了充滿活力的年輕一代,對聖經的崇高看法便浸透了福音派的思想,使「大能的上帝」(big God)和加爾文主義救贖論蔚然成風。當你浸潤在恩典教義中時,解經式講道自然順理成章。即便在非「經典」改革宗教會中,按順序講解整卷經文、宣講經文主旨的做法也愈加普遍。

但在堅持系統解經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警惕走向極端。主題式講道往往貫穿激情呼籲,而解經式講道人有時卻把呼籲與應用壓縮在結尾。其背後的邏輯或許是:既然我要講解這段經文,我需要證明我的解釋是正確的,那麼我的講章就應當像是這樣安排:

  1. 誦讀經文。
  2. 引出講道主題。
  3. 逐節解釋經文。
  4. 從解經中論證經文主旨。
  5. 以讚美(呼籲)或應用結束。

誠然,我們中有些人仍緊握著神學院所學的方式——先解經、再呼籲。我們總感到必須從經文本身確切證明所傳講的是真實的。

然而,我們應警惕另一種講道陷阱——直到講章臨近結尾時才真正開始講道(呼籲)。誠然,講道應圍繞經文主旨。但若聽眾在你講道中途離場——可能是母親要哺乳、父親需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是否會說:「真可惜,他還沒真正開始講道我就得走了!」?

解經式講道常淪爲傾倒的工具箱:「這段經文每一處的意思都是這樣的!」在較好但仍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們的講章如同釘子一般:唯一要務將核心要點釘到聽眾心中,這完全是一場成敗攸關的較量;若聽眾未聽見、也未被說服,那麼我們的講道便算是徹底失敗了。

但我提出一個更好的方式:把你的解經式講道視爲螺絲釘,而非釘子。

螺絲釘雖有一個尖端,但其環繞的螺紋同樣重要。這道鋒利的螺紋不是可以忽略的附屬,而是通往核心的途徑。

若只有主旨,你的講道便成了一顆釘子,而你是錘子。要麼強行把道敲進會眾的腦海中,要麼徹底的失敗,這完全取決於敲擊的力度。但若講道是螺絲釘,整個宣講過程都會帶著力量。無論講道最終完全深入聽眾心扉,還是僅觸及部分,每位會眾都能感受到經文的鋒芒。那些全程專注的聽眾,將會意識到自己始終跟隨著經文的主旨。

螺絲釘確實只有單向螺紋通向單一核心,但若你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兩端側視,雙眼或許會誤判出多個焦點。精心構思的講道正是如此令會眾產生共鳴。會眾會以爲講道者闡述了諸多要點,甚至可能將次要觀點或過渡論點誤認爲核心主題。他們或許根本無意捕捉主旨,只滿足於在某處刺痛心靈的棱角處駐足沉思。但我們講道者若能讓會眾捕捉到講道任何一處鋒芒,便已心滿意足——因爲我們深知,所有內容都應當指向同一個主旨。

我們應當在整個講道過程中宣講應用,以及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會眾說話。宣講時應始終面向會眾,而非僅在闡釋經文或論證要點後才轉向他們。若需聖經範例,請參閱《希伯來書》。注意作者如何將舊約經文的釋義與聖經神學思想交織,再回歸應用、勸勉與警示(來 2:1-4,3:1-2,4:1-2、11、14-16,6:1-3,6:19-20,10:19–25),所有這些都是爲了向聽眾證明主旨:耶穌遠勝於舊約所能賜予的一切。他真正傳講了完整的講道!倘若哺乳的母親在第 11 章結束時不得不帶嬰兒離場,她固然會錯過部分內容,但絕非錯過全部。事實上,即便錯過結尾部分,她仍可宣稱自己聽到了經文的「主旨」。

因此我們應當傳講完整的講道,而非僅是三段論(更絕非單純的解經)。要貫穿始終地宣講,在解釋、呼籲、勸勉與應用之間自由穿梭(視經文而定)。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Preach the Whole Sermon.

作者: Andrew Ballard
2025-11-18
解經式講道
講道學
牧者生命
領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