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書評
書評
什麼是福音機構?它應當如何與地方教會建立關係?

邁基·林奇(Mikey Lynch)著。《葡萄樹運動:支持超越地方教會範圍的福音拓展》(The Vine Movement: Supporting Gospel Growth Beyond Your Church)。馬提亞傳媒,2023 年。368 頁。

在《葡萄樹運動》一書中,邁基·林奇提出了維繫地方教會與福音機構健康關係的方式。正如人際關係(尤其是戀愛關係)需要通過「定義關係」的談話來釐清界限、促進健康發展,林奇也試圖爲教會與福音機構之間建立這樣的清晰界定。

界定

在第一部分中,林奇幫助讀者釐清地方教會與福音機構的區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先定義什麼是「教會」,然後才是福音機構,藉此確立了一個根本前提:福音機構存在的目的就是服事教會。

他說:「教會與福音機構的差別,就像正業與副業的區別」(第 22 頁)。正如企業通過僱傭員工完成正業來養活員工,教會也通過認信與扶持來維繫其成員的屬靈生命。而福音機構則更像一種愛好,這提醒我們它並非必不可少——地方教會卻不可或缺。愛好雖能帶來樂趣與激情,卻終究來去無常。基督徒不應依賴「愛好」來維持日常的屬靈生活。

定義

雖然林奇對概念的區分相當精準,頗具啓發性,但我擔心他對福音機構的定義過於寬泛。他將福音機構定義爲「區別於可見的、制度化教會的有組織基督徒活動」(第 55 頁)。公平來說,林奇確實承認這個定義很寬,並解釋說其他定義往往不恰當地帶有評價成分——他顯然是想要避免這種問題。然而,我擔憂如此寬泛的定義可能會助長西方教會的個人主義傾向,使其過度地將事工外包給福音機構,而實際上有些事工理應在地方教會內部完成。若他能在定義中補充「地方教會與福音機構如何互動」的要素,或許就能避免這個缺陷。例如,可以這樣來界定:「福音機構是區別於可見的、制度化教會的有組織基督徒活動,其存在旨在支持地方教會的福音見證。

我認爲林奇在指出「某些福音事工和實際的善行最適合在地方教會之外開展」(第 70 頁)時是正確的。事實上,福音機構確實爲一些專業化的憐憫與宣教事工提供了平台,例如食物銀行、收養機構、懷孕關懷中心、兒童課後活動、宣教機構等等。這些機構的運作,使教會能夠專注於自己獨有的使命——通過解經式講道、有意義的成員制度,以及教會聖禮來培養門徒。然而,在這一點上,林奇的定義似乎假設大多數基督徒都懂得如何在地方教會和福音機構之間明智地分配精力。但這一假設忽略了現實:太多基督徒輕視地方教會的重要性,甚至對此存有誤解。

攜手同行

暫且撇開前文的批評不談,《葡萄樹運動》第二部分堪稱全書精華,值得專門細讀。在這一部分中,林奇設想了福音機構如何能夠拓展和加強地方教會的事工。他寫道:「福音機構絕非嗜血的鯊魚……它們能夠以極其積極的方式支持、提升並擴展地方教會的事工」(第 140 頁)。

地方教會與福音機構建立健康關係的關鍵,在於不抱惡意揣測,而是選擇相信美善。正如蛋白奶昔可以促進肌肉生長而作爲補充飲食,福音機構同樣能夠助益教會的健康成長。

在闡明福音機構支持地方教會的多種方式之後,林奇提出了五條實用原則,幫助教會判斷哪些福音機構值得投入。我認爲其中第三條最爲重要。他寫道:「要尋找與自己教義立場和事工理念契合的夥伴關係」(第 146 頁)。若教會支持的福音機構在教義上不純正,或與你們教會事工理念不一致,輕則使教會成員感到困惑,重則會帶來屬靈危險。回到補充劑的比喻,福音機構的目的應是支持並強化地方教會,而不是取代或破壞它。

這正說明牧者在公開支持某個福音機構之前,必須仔細考察其信仰立場。聖經中「看顧神所託付的群羊」(徒 20:28)的命令,同樣適用於處理與福音機構的關係。若缺乏忠心牧者的警醒守護,教會群體極有可能陷入重重危機。

結論

總體而言,林奇巧妙勾勒出一套「支持跨教會範圍的福音拓展」的原則框架。對於那些尋求指引、思考爲何以及如何與福音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的教會而言,本書不啻爲一份寶貴的資源。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九標誌英文網站:What’s a Parachurch? And How Should It Relate to a Local Church?

作者: Jonathan Morgan
2025-08-29
健康教會
書評
地方教會
教牧神學
福音機構